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瑾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12):47-49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定量化的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效益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而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大致分析出各产业变动对经济的贡献.因此,文章运用偏离--份额法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
依据SSA模型的基本原理,利用2000-2007年的统计资料,对广西十二个地市的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经济的推动呈明显地域差异,多数地区第一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与竞争力偏离为负,第二产业虽多为正值,但是绝对数值较小,经济效应不明显.同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通过诊断目标区域各产业总产值增长相对于参照系对象的偏离情况,揭示一段时期内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特点的重要方法。文章采用江阴市"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与增幅数据,以江苏省为参照,对江阴产业结构变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阴经济在"十二五"期间比全省率先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十二五"中后期,整体处于转型阵痛、爬坡过坎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偏离—份额法分别从整体和典型区域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结合人力资本相关理论,运用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工具考察了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劣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其区位竞争力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由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可知,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受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影响,山东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转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化正处于不同阶段,这反映了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作用。长期以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制约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使我国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具有了独立的特征。不过,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减弱,产业结构转化对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津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成旅游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提高结构效益和发展水平.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天津市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建议实施政府主导战略、优化天津市旅游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并于2010年GDP达10 021.53亿元。基于"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调产业结构调整,文章采用偏离—份额法,对陕西11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多数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较低,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陕西各地区想要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成就,就必须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选好主导产业,明确支柱和重点产业,推进各区域突破发展和区域间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湖南省十四个市州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市州,特别是"一点一线"地区,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主要依赖于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低层次化,特别是竞争优势的短脚,对各地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各市州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得益于全省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作用,各市州应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林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锋 《现代经济》2009,8(4):12-14
林业产业结构因素是造成我国区域林业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对我国2003—2007年间区域林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除了浙江、福建、湖南等8个省区的林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省区的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推进的背景下,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渐渐转化为城市群的竞争.但随着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以制造业而闻名的“世界工厂”珠三角城市群面临很大压力.对此,珠三角城市群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和北京为标准区域,分析了河北省从"六五"到"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结论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有一定竞争优势,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存在问题;第三产业偏小,缺乏竞争力。据此提出以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来推动河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而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则要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为前提,因此,文章通过对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用偏离份额分析考察了黑龙江各地市的经济增长。对大庆和哈尔滨结构分量与竞争分量的分析,发现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根据各区域结构分量、竞争分量与偏离分量的差异,把黑龙江分为快速增长型、区位推动型、增长动力不足型和问题型区域四种类型。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政策扶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业园区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成就辉煌,但发展后劲凸显不足。从福建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产业结构效益来看,福建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低下且不协调。运用份额—偏离(SS)方法重点分析福建的工业结构,可以看出,为提高福建产业竞争力,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4—2009年中部地区五大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从五大城市群的总体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主要城市产业结构等三方面对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部城市群的产业调整和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增加区域旅游收入、合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9年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等研究方法,从专业化程度、关联性以及结构效益等方面对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的整体专业化程度较高,但部门间的专业化程度差异较大;长途交通、邮电通信、住宿3个部门对山东省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游览部门的贡献最小;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优势和弱势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根据各部门的不同发展情况,应从强化优势产业部门主导地位、发挥基础较弱部门的后发优势、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等方面采取策略,优化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7—2015年重庆市38个县域经济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与空间聚类分析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竞争力变化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整体较为均衡,但传统“主城六区”产业结构显著优于其他区县;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整体较为温和,但渝西地区产业竞争力两极分异巨大;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粘性与扩张性,变动幅度较小;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变动与主体功能区格局趋同,优化开发区与重点开发区呈现出较强的上升态势。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为进一步优化并提升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必须加快发展渝东北、渝东南生态产业,发展壮大渝西地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重庆市畅通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推动市场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市场一体化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第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结果均支持市场一体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第三,在作用路径上,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双重门槛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正向调节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且其调节效应逐渐递增.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构红利假说”认为,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针对这一假说,以上海为样本应用偏离—份额法和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法,检验了1978—2011年间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现象,结果表明上海34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各产业的内部增长效应,结构变迁效应并不显著,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仅是阶段性现象,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增长较低时期,产业结构变迁较为明显,其他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的内部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