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能否推动实体经济健康繁荣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点。现有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也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但究竟更能促进哪类投资还缺乏深入研究和经验证据,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带来的资金供给增长有利于企业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的增加,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是在整体经济持续低迷情况下常用的逆周期调节手段,此时实物资产价格往往处于低估状态,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往往较大,因而,总体上宽松货币政策更能促进企业的实体投资。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本身对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不大,投资不足的企业往往对实体投资保持谨慎,可能更多地利用资金增量进行金融资产配置,而偏好实体投资的过度投资企业则可能继续增加实体投资,进而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以2008年—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提高会产生如下企业投资效应:(1)总体上看,同时促进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2)促进投资不足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过度投资企业的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3)促进国有企业的实体投资,促进非国有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更为显著,对国有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对非国有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4)促进东部地区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实体投资,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对东部地区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将企业的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拓展货币政策的企业投资效应研究以及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二是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优化关于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方法,并为货币政策会促使企业“脱实向虚”还是“脱虚向实”提供了经验证据;三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异质性分析有助于精准有力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虽然从总体上看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企业“脱虚向实”,但也可能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不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因此,宽松货币政策要慎用。当前,我国依然应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注重对不同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精准有力的差异化调节,同时要加强预期管理和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推动企业有效率地“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2008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地方主要领导人更替与政府研发补助的关系,同时结合货币政策和市场化进程,检验了地方主要领导人更替对政府研发补助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当期地方官员更替将显著降低下期政府研发补助;相对于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当期地方官员更替对下期政府研发补助的影响更大;市场化程度的差异能够影响官员更替与政府研发补助的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当期地方官员更替对下期政府研发补助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3.
现有文献货币政策传导非对称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出维度,文章从风险维度研究不同货币环境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风险传导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宽松货币环境强化了货币政策风险传导的微观效应,而紧缩货币环境削弱了货币政策风险传导的微观效应。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小于利率,但是在不同货币环境下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风险传导的非对称性却强于利率。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须根据不同货币环境下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敏感度的差异选择合理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搭配,以免企业在宽松货币环境下的过度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4.
以2002年~201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附加营运资本的静态与动态投资效率分析模型,考察营运资本管理与货币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微观机理及静态与动态协同效应.实证表明:融资约束条件下,企业会自发调节营运资本来“平滑”固定投资波动、提升投资效率,且这一“内生平滑”行为会强化“外生货币政策”对投资效率的“调节”作用(正向协同);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对内生平滑具有逆向协同效应,即货币政策越宽松,营运资本平滑水平越低.传统模型由于忽视了内生与外生协同效应,故低估了货币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水平.本研究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评价机制,拓展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关系研究的分析视角与实证逻辑.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章以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8~2009年为时间窗口,基于Richardson(2006)模型,对货币政策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控制企业的投资效率较低;在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背景下,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即在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仍旧存在较大的过度投资行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民营控制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本论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要考虑到微观经济实体背景的差异性,否则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效力。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企业以至于居民个人对货币政策的反映不敏感,不管是扩张的政策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经济金融运行按照其旧有的惯性不为政策所动.本文以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新疆的实施效应为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障碍,探索疏通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渠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下,金融关联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以及不同行业中这种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在货币供给宽松时期,房地产业公司的金融关联与企业现金持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在货币供给紧缩时期,房地产业公司的金融关联与企业现金持有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制造业和全部上市公司样本组中,不论是货币供给宽松时期还是货币供给紧缩时期,企业的金融关联与现金持有量始终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非瓦尔拉斯特征决定了我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具有必要性和被动性。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传导机制具有非对称性,并导致市场破产机制失效、产业结构资本密集化以及资本增值脱离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领域实现,使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促使要素收入分配更加向资本倾斜,而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越来越低;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上述结论。应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主动性;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适度发展虚拟经济,防止资产价格剧烈波动;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并建立和完善再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对不平等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梳理,发现货币政策对不平等的影响并未达成一致意见。货币政策影响不平等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以下五个,分别是收入构成渠道、金融市场分割渠道、投资组合渠道、储蓄再分配渠道以及工资异质性渠道。宽松货币政策不是导致不平等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否会加大不平等取决于经济初始条件,资产价格变化是影响短期不平等的主要机制。政策建议方面,一是经济低迷时期仍应坚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二是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注意不平等问题,三是应通过其他政策减轻宽松货币政策对不平等的不利影响,四是应防止宽松货币政策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面临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而货币政策与产能过剩关系是传统货币政策文献所疏忽的。将金融约束的异质企业引入到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了货币政策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对中国企业资本利用率有正向影响,且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资本利用率的作用大于国有企业;(2)异质性企业投资错配造成了中国产能过剩,具体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冲击会因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它们不一致的投资行为;(3)从政府福利损失的角度分析,不同金融约束的异质性企业其福利受到的货币政策冲击有明显差异,引入资本利用率的货币政策规则能显著减少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42014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测度宏观货币政策对微观房地产公司的投资产生影响,分析货币政策如何通过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投资。结果显示: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公司投资增加;货币政策对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公司投资影响不同,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大,其投资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有影响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2007年~ 201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商业信用再配置行为在新常态下的存在性、异质性及其演变逻辑,并以所有制差异为视角,揭示了货币政策对再配置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实证发现:与经济高速增长期不同,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呈现出比民营企业更强的再配置意愿,国企更大程度上推动了资本要素在微观主体之间的结构性再平衡;宽松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再配置意愿的强化效应高于民企,鉴于国有企业的融资比较优势,上述异质性提升效应意味着全社会资金再分配成本有所降低、资本要素在微观主体之间再平衡的效率有所提升.本文为理解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行为决策及其政策协调性、理解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通过财务决策来优化要素配置效率的能动性及其政策联动性提供了研究视角和分析逻辑,也为分析货币政策对供给侧微观治理的影响及优化政策评价机制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宏观货币政策和特殊的制度背景,考察了现金持有对创新投资的平滑作用,研究发现:货币紧缩时期,企业会使用所持有的现金来平滑创新投资,且行业或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越高,现金持有创新平滑作用越强;现金持有创新平滑作用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仅在于货币紧缩时期,且行业或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越高,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显著。货币紧缩时期,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使用现金平滑创新投入的动机更强,且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信贷歧视,进而缩小现金持有创新平滑作用在"国民"之间的差距。研究结果为理解转轨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保持创新投资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从宏观货币政策视角为区域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及信贷歧视的缓解作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分析和比较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其调控产出和通胀的能力;价格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没有提高其调控产出波动的能力,但是却较大幅度提高了其调控通胀的能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从调控作用时间和影响程度来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5年7月~2014年6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变化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国际资本在短期流出,在中长期则流入。具体而言,在短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利率,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国际资本流出;在中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国内利率仍然降低,但由于汇率预期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比国内利率的影响更强烈,因此国际资本总体上呈现为净流入。因此,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应考虑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同时,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入世后,我国货币政策更多地受到国外资本、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货币供给和产出建立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比较正负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效果显著,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市场价格和投资投机组合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美元汇率的波折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跳跃,导致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价格调整.2006年国际金融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经济错觉、政策错判、价格错位和市场错配4大错点.面对2006年国际金融错点引起的变化以及未来的风险压力,2007年以及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值得思考的是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这种因素将会刺激2007年国际金融价格指标出现跳跃性发展趋势:外汇市场将呈现跌宕扩大趋势;股票市场将呈现全面上涨趋势;黄金市场将呈现上涨与调整双向趋势;国际石油市场将呈现上涨趋势强化可能;市场利率将呈现紧缩政策与不同步效应.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汇率影响公司和家庭的投资和消费决策,并最终影响经济。假定资产价格对货币传导会产生作用,中央银行可以使用这些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是,尽管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央银行以资产价格为货币政策目标也可能会导致更坏的经济后果并可能侵蚀中央银行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货币政策和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研发投入会显著降低,相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降低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能有效地减少其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减弱货币政策波动给企业研发投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