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波动和大都市入境旅游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1980—2012年宏观经济波动指标与上海市入境旅游指标进行了长期动态分析和动态交互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宏观经济波动在短期内会带来上海市入境旅游发展的显著影响,而后逐步减弱,长期趋向平稳;其中上海市入境旅游对自身冲击影响显著,说明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脆弱性产业,受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发展态势,会吸引海外游客的到来,而汇率水平的波动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稍显复杂,但总体而言并不违背货币价值规律。(3)由于全国人均GDP、物价消费指数、利率水平、汇率水平及上海市入境旅游人数等变量的经济系统是稳定的,因此我国经济能够平稳有序发展,上海市入境旅游的经济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1~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江苏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冲击对国内旅游业与入境旅游业影响整体表现为先正后负;国内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发展影响表现为先负后正,对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地域差异的存在而表现不同;入境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表现为正。在江苏省三大地区也呈现不同区域特征,这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整体上来说,国内旅游业发展、入境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发展,需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旅游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入境旅游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时变性:一方面,入境旅游自身的发展质量及其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属于资源依赖型(出口)产业,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困境,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更强的制造业的挤出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进而使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减弱。采用1995—2017年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国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无论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还是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均随着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入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持续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有效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维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避免入境旅游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0~2016年数据,分析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二者的动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空间差异进行综合衡量和评价,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当前处在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推动上、中和下游之间区域物流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借用基尼系数、变差系数、首位度等计量指标工具,以入境旅游人数为指标,研究了中国20个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中国20个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相对差异日渐缩小,旅游产业发展日益均衡,但各城市位序变化的特征不同。根据各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位序变化的特征,将20个城市分为加速发展型、减速发展型、稳定发展型和波动发展型等4种类型。同时,利用SPSS统计软件测算的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差异与城市GDP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且关联度相当显著。构建统计量对城市入境旅游人数与城市GDP的耦合度进行测算,依据不同城市二者之间耦合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低耦合、中耦合和高耦合3种类型,其中,南京市和杭州市两个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与城市GDP的发展高度耦合,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最后分析了不同耦合度的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通过内在的影响机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我国区域经济、金融要素发展水平呈现不同分布态势,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两者发展不统一的问题。利用截面数据并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对我国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集聚性与联动性,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缩小金融发展差距有利于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十分重要的经济形态,从研究其产业集群与会展经济的耦合关系和非耦合关系中发现,不同区域、不同的产业集群与会展经济的耦合作用不同。产业集群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产业集群在纵向一体化的专业化分工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两者的耦合作用愈强。当产业集群处于横向一体化的专业化分工发展阶段,其与会展经济之间存在非耦合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0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和饭店旅行社的各指标数据,首先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与北京市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相关关系的饭店旅行社参量,然后借助熵值法,计算出各个参量的权重及评价值,最后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入境旅游—饭店旅行社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十年间,其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但耦合协调度水平变化幅度较大,2003年达到低谷,属于中度失调,2010年达到最高值,属于中级协调。因此,北京市饭店旅行社的发展仍不能有效的支撑其入境旅游的发展,亟待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为例辩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金融的关系,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和金融效率起着基础性的制约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在规模上制约着地方金融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地方金融的融资效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可能形成的金融剩余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从经济生活中游离出来的金融剩余数量也会越多,融资需求也会比较旺盛.而地方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也为地方金融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高校办学条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都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并阐明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经济应当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交通通达性与省域旅游经济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依赖的。文章以云南省为例,运用物理学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2000-2010年云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耦合互动效应显著;但总体来看,两系统协调等级还处于较低水平。云南省应努力提升铁路与航空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构建旅游交通集散体系,使交通系统和省域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 为缩小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进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 将统计学和ESDA方法结合, 分析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1) 时间演变方面:绝对差异持续扩大, 相对差异表现为波浪形下降趋势, 但依然处于高位运行; 依泰尔系数分解可知,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省内差异和省际间差异交替变化, 为差异主要贡献者; Global Moran's I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未形成明显的高水平城市集聚区。(2)空间演变方面:高水平城市基本为各省省会及其周边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城市; Local Moran's I说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逐渐形成两级"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0—2008年的数据,采用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以广东省和云南省为例,分析了两者关系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整体而言,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平均值为0.670,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虽然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从广东省与云南省的比较来看,广东省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平均产出弹性值远大于云南省,说明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我国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时,各个旅游产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方式。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才会不断发展出更多旅游产业,而在旅游产业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才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旅游产业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相互结合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以及影响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为今后对旅游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配合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学和ESDA方法,分析2003—2014年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入境旅游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方面。绝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N”形变化,处于高位运行;依泰尔系数分解特性可知,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在空间上相邻。(2)空间演变特征方面。湖北省各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等级层次增加,等级数量结构趋向于“瘦高形”,但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占绝大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为省会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地区,它们对全省入境旅游起决定作用;Loc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呈现“双核”空间结构。(3)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产业政策、重要事件是湖北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深化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以及助推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以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研究主题,运用协整理论对福建省高等教育规模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发展和推动区域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吸引优质的人才,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全面掌握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制定并执行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措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据1980—2011年中国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分析其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响应,结果表明:中国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可分为1980—1991年的缓慢增长期、1992—2003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04—2011年的加速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的增长变化、波动周期大致相同,但相关系数较低;各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依据基准年数值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发展的起点,依据平均增速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可动态地刻画不同省区不同阶段入境旅游的发展态势,揭示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并为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和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变化发展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