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危机治理视野中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公共危机是影响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建设政府公信力,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和提高能力,将公共危机治理转化为塑造政府公信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治理是一个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过程。社区作为社会管理中的的基层组织,在危机治理中具有信息、资源和灵活性等优势,然而,应急组织保障不力和社区自治建设的薄弱限制了社区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效能最大化。因此,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适时加强社区危机治理的组织建设,培育良好的社区应急文化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随着危机管理研究的深入,以及我国近年来公共危机频发,社区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被政府所重视。社区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相应的危机治理模式,构建全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将公共危机的治理推向一个新高度,从而实现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出路——一个宏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均陷入了"国家或政府中心论"的窠臼.走出困境,需要跳出"国家或政府中心论",借助现代协同学理论与治理理论,革新公共危机治理范式,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是政府保证公众基本生存和安全的制度创新。在界定危机和公共危机的基础上,审视主流公共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提出政府应急管理活动的目标和标准是保证公众生存和安全;认为政府介入应急管理活动的边界是与个人、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相互交织,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责任是协调社会各系统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社会危机的可能性。由此也提出了对以增强行政组织机构快速反应能力为特点的公共治理能力的考验。我国发生公共危机尤其诱因,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功能存在缺陷。要应对危机中对于快速应变能力的要求。我国政府治理必须适应新形势。以实现政府公共治理再造。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危机多发的关键时期。我国在较短时期内承受着变迁性、转轨性、全球化的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的不确定性、突发性、长期性和危害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政府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于危机事后的被动应对,而忽视事前的主动预防。根据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提出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常态化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阐释其运行机理,初探其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危机治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但是长期以来,政府一直作为危机应对的唯一主体,承担着大量原本需要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文章试图从“价值-利益”的框架出发,通过对危机治理主体的分析,寻求建构“政府-社会”和谐共治的危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社会危机管理的基石,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社区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危机管理社区机制的构建应在公共治理理论的指导下,遵循责任共担、公众参与、重心下移、快速反应、全面的危机管理、遵循法制和特别注重农村社区危机管理等新理念,并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推行制度创新,构建社区完善的自治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于基层;二是强化社区危机的常态管理,构建社区危机管理的预警、救灾和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管理者和组织者,应当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主导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是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契机,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性质,地方政府应认真审视公共治理现状,从思想创新、结构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方面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化危机为机遇,努力实现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11.
财政治理能力是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基础与保障。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治理,能够有效缓解突发重大公共危机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员伤亡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对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财政是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复合韧性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以及公共危机治理是财政的应有职能两方面入手,阐述了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治理的价值属性。基于财政应急资金是财政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核心,探究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应急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最终从财政应急日常运行、财政应急预警防范、财政应急灾时处置、财政应急恢复重建、财政应急监督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应急治理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对政府能否有效履行其公共责任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为影响政府信用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政府的自利性、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不足、监督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政府在处理各种公共危机时,还存在一些信用缺失问题,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重构政府信用,提升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必须加强政风建设、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政府信用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治理与善治:风险社会视阈下公共危机的应因之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当今社会已经被异化为“风险社会”,独具普遍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及共振性特质的风险时刻在拷问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基于风险社会的理性考量,在对我国当前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制度现状检视的基础上,进行了缺陷性分析并及时地提出了相契合的应因之策,以期为当前我国社会系统工程实践中公共危机的治理与善治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共危机的特点决定了应对公共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政府承担着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责任,但政府不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唯一主体,非政府组织拥有民间资源、贴近民众、灵活快捷、独特视角等诸多优势,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着数量不多、能力不强、体制不顺、法制不全、经费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法制建设、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危机是政府在转型期面临的一种非常态行为,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的化解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在民众群中的高低,政府公信力也成为政府经济发展的政治逻辑。文章认为,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委托——代理关系是造成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制度根源,同时,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公共危机的管理未实现法制化,应急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导致公共政策扭曲。要提升政府信用,首先,要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建立有效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监督,为经济建设的全面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16.
次贷政策带来了美国经济短期的繁荣景象,然而由公司治理不规范所导致的治理风险积累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中美国公司治理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治理标准放松、公司治理中存在制度性缺陷、政府对金融机构治理的监管缺位、信用评级机构丧失其外部治理者职能.次贷危机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是:企业应严格按制度行事,不能随意放松公司治理标准;应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应加强政府监管,尤其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4R模型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公共危机高发阶段,其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给人们生命安全和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极大危害,是我国政府必须应对的挑战。论述了4R模型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张依据系统论的思想以4R模型来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以期达到降低公共危机影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分层带来的复杂趋势的加剧,我国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必然要承担起危机管理的责任。政府在危机公关这一过程中,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对于公开信患,化解危机,设置舆论议程,塑造政府形象,满足公众需求,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政府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关系,起到化危机为转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幼儿园在结构性减灾方面明显改善,但非结构性减灾能力建设仍然存在大量薄弱环节,其中合法性危机就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合法性问题事关幼儿园减灾能力的社会认同感和公众参与度,决定着幼儿园非结构减灾的有效性,既是幼儿园危机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同时也是幼儿园危机管理的终极问题。通过对江苏省不同地区100所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幼儿园非结构性减灾的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在责任主体不明确、减灾工具形式化,以及缺乏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需要从政府、幼儿园、其他社会力量三个层面着手,使非结构性减灾能力与合法性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为我国幼儿园的危机管理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防控这一非常态下特殊公共服务所面临的多方面需求与供给能力相对较低的矛盾,是导致公共危机防控成本高昂、难以控制和难以衡量的主要原因.当前,要降低公共危机的防控成本,需要着力于观念形塑、完善政府问责制、实现复合治理和能力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