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国有资本运营的预算监管制度集成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有资本运营的预算监管制度集成就是对国有资本这种经济资源进行配置的规范性制度安排系统的一体化融合。这一制度克服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资本所有职能双重矛盾,明确了国有资本产权主体并实现了产权主体人格化,实现了两权分离和克服了国有资本代理人问题,是一种政府预算监管制度集成和出资人预算监管制度集成以及法人预算监管制度集成,实现了国有资本运营与监管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提出的国有资本的"资本经营"与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资产经营",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时代背景、内在要求是有重要区别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系包含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方式和管控模式。"管资本为主"基本授权链体系包括国资出资人机构对国有投资经营公司或直接控股的整体上市集团的授权;国有投资经营公司(或整体上市的国企控股集团)对出资企业的授权;集团公司内部对其他子公司的授权;例外授权。从改革实践视角看,通过对授权经营国有资本进行精细化的功能分类,界定国有资本经营谁有授予权、如何授权与授权程度,构建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权责体系;通过优化国资战略布局和产业创新,改进国资授权经营的运行机制;通过完善清单治理模式,在授权基础上实施战略性有效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耦合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后,西部C市市属国企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金融地产领域和科技文旅领域,但规模普遍不大,且领域分布偏差较大,部分国企经营状况堪忧,难以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国企市场主体地位,要求深化国企改革。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国内一二线城市国企和学习国外国企改革先进经验,引进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证券化和国企民营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C市国企现状,确立了C市国企改革目标,提出了“01234”战略,组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国资监管架构,规范国企混改,推动国资证券化,完善国企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众多问题.当前国有经济行业分布过广,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造成重点领域缺失;国资监管体制不健全,国有经济的创新效率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要求.在混合所有制导向下,应明确国有资产功能定位,分类推进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基于国家战略性目标增强资产流动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5.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改革的体制弊端是政企不分,政府的所有者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相混淆;国有企业改革中应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建立出资人管理制度,实现管人与管资产的统一,国有资产运营能与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相分离。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6.
国资监管是政府专门机构的经济职能。政府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要建立管理公司或投资公司,具体行使出资人职能;要理顺国务院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之间关系,按照市场规则运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 ,各地对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组建进行了大胆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地方组建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重要性、组建途径、主要职能、管理模式、监管机制以及配套措施等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自2015年8月24日以来,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各地以"管资本"为主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也不断推进。其中,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被视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关键。本文以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为出发点,总结各地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模式的探索经验,为构建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资委对国企的监控,主要承担财产监管的“监管者”职能,用“资产监管”的行政模式取代“出资监管”的股东行为的色彩还十分浓。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治理主体与治理边界的变迁、国资保值增值的重任、市场经济模式的挑战以及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成功榜样,将成为驱动国企监控模式再造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资单位工作的首要目标。沈阳恒信集团国资监管运营模式通过推进资源整合、拓宽自营项目、坚持团队和品牌建设,实现了经营利益最大化,为整个国资监管系统和国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国有高校的资产有其特定的属性,高校只是享受资产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国家,所以高校资产的管理有其独特的属性。国有高校资产管理应遵循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整合管理的原则,达到资产安全、合理配置、高效使用、优化处置和全方位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时期高校资产迅速膨胀,融资渠道多样化,高校经营性产业扩大,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难度日趋加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营性资产运作不规范;资产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现象并存;科技成果流失严重.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迫在眉睫: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重视高校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其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拨款购置的,使用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赢利,因而对其核算相对也比较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目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保值增值,以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国有资产管理已进入制度创新的深化阶段。在国有资产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的同时,广东国资管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广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创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对广东国资监管体制进行创新。而建立“所有者监督为重点,国有资产出资者监督为主体”的政府监督体系和完善企业自我监督体系是塑造新型广东国资监管体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组织。第三部门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民主行政的建立,使服务理念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使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合作,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顾客导向时代的到来,突显了顾客的重要性。高价值顾客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本文就顾客资产价值的度量研究和顾客资产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资产重组一直是推动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推行资产重组是发展企业集团,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搞活国有经济的目的。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资产重组存在的七种误区,阐述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是否降低或节约交易费用;是否增加规模收益和规模报酬;是否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等五项资产重组合理性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8.
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与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效益密切相关。理论上可以建立6个维度和16个要素的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选择模型,对各种处置方式的概念、风险和收益进行准确区分,拓宽处置方式选择的通道。实际选择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处置目标、不良资产类型、处置时机和可操作性等因素,最终实现净现值回收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矿业权会计核算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相关法规的健全,矿业权市场日益完善,矿产资源有偿开发制度逐渐确立。矿业权价值成为矿山企业重要的资源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核算。本文在对矿业权价值会计归属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业权制度对矿山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指出矿业权价值以矿业权使用费评估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并将其和权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共同作为矿山企业的递耗资产来进行核算;同时考虑将递耗资产按照适当的方法分期摊入矿产品的开采成本,以完整、真实地反映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最后,对矿业权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论优化资产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经营需要配置不同种类的资产,各种资产的比重形成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对企业的收益、风险、流动性和弹性的影响不同,企业必须合理配置并有效运用各项资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产的功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每个企业应权衡风险和报酬、并考虑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等因素来选择自己的最优资产结构.实践中有三种典型的资产结构配置策略:保守型、适中型和风险型,各种结构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对风险和报酬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