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发挥作用,要合理区分政治领域、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三者的界限,要爱护艺术家们的创造性,要因势利导。政府在首都文化生活中最关键的作用就是铸造“首都之魂”———打造北京的文化品牌。人们对文化共同价值观念的确定,成为凝聚和激励城市各阶层群体的重要的精神力量,从而为建设首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是城市之魂,失去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文化也是生产力。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功能和经济的文化含量;充分认识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前途的,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非典”对北京主要行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预测首都经济近中期的走势,讨论夺取抗击“非典”与首都经济发展双赢的对策。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协调社会各界共同抗击“非典”;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创新应变,转化“非典”的不良影响,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开拓思路,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首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首都发展新方向。结合当前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当前阶段首都经济新增长点,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首都经济发展新动力,推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功能需求的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需要做好“七个结合”,抓紧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革命取得胜利后,这个新兴的国家的政府机构需要一系列新建筑,在经济,政治和各种来自欧洲的思潮,以及未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1791年3月任命郎方为新首都华盛顿的总设计师。郎方的新首都规划沿袭了巴黎凡尔赛宫中心轴线的做法,采用源于欧洲的巴洛克式城市布局,利用地形优势,以自然主义特征特征表现景观设计主题的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郎方设计显现出功能性方面的不足,在城市美化运动时,麦克米兰对华盛顿特区进行了可行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已成定局,由此而引起的大量人才需求是各层次学校所关注的焦点。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是否能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机遇,将是未来几年对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考验,因此根据近几年来对首都二机场建设的资料的收集和调研,了解了机场建设对航空人才的需求,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在此基础上,从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和高校办学条件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测算,可以科学确定“十二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8.
韩国世宗市的成立和对中央行政机构等的搬迁以试图均衡区域发展,解决首尔都市圈的过度集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行政机构和人员的迁移以及希望持续带动劳动力的流入需要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以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为主的短期财税政策对于支持机构、产业搬迁成本费用分担十分重要,但长期来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才是支持机构人员、转移劳动力实现安居乐业的关键.北京作为首都也面临着类似的大城市病,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首都功能疏散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也正在加紧实施中.从财税政策视角分析,我们发现新城市建设和机构人员搬迁需要重视成本效益分析;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是影响长期人口布局的关键;城市集聚经济与区域均衡发展的权衡也需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9.
首都的古称     
周忠财 《新智慧》2005,(10):I0005-I0005
首都的原意是最大的城市,古时国家的中央机关都设立在最大的城市,因此首都就成了国家中央机关所在地的代称。如汉朝班固的《两都赋》中的“两都”,一指东都洛阳,一指西都长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首都郊区的密云县,应该自觉找准本县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找到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新世纪首都水源区的发展战略应该是:着眼着都未来发展对水源和环境的高标准要求,切实履行高质量保护水源和环境的特殊职责;走环境立县,引进强县,科教兴县和依法治县之路;努力建设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高效规范的体制环境和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以高新技术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环保节能型建设建材房地产业为支柱的首都水源区经济体系;突出县工业开发区,密云卫星城与中心镇建设,旅游西线开发和畜牧业产业化四个战略重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强县富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首都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距离首都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首都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重新构造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经营主体,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比例,促进首都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圈——首都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是21世纪初叶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首都经济圈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三角经济圈由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强大拉动,在未来5-8年内经济将依然保持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南北两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首都经济圈既要保障北京的生态安全,又要发展当地经济,而土地是人口、生态、经济、社会等一切的载体,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14个县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各县市实际情况,确定环首都经济圈土地分区利用的方向和对策。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月26日,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我院荣获2001年“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和荣誉证书,至 此,已连续五年获得此荣誉称号。(1992-1996年曾连续五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在市工委、市劳动和社会 保障局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奋发拼博、艰苦工作、努力争创、积极开拓,继续进取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环首都地区的发展对于河北省对接北京和承接首都功能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地位调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推进环首都地区新型城镇化,应从完善和优化城镇化动力体系着手,兼顾各利益主体,妥善处理政府、企业与农民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城镇化建设投入和产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州区政法机关服务保障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就是要突出维护通州区和谐稳定、服务保障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两大职能,全力推进平安通州建设、司法公信建设和过硬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五个能力”,努力为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市,郊区农业的发展必须更新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立足首都,面向国内外市场,走发展现代化城市型农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随着首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和文化含量更高的消费,文化生活消费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分析首都文化生活消费的特点入手,进而找出首都文化生活消费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和首都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首都文化生活消费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梳理和回顾了地价梯度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实证研究案例,利用2009-2013年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环首都经济圈住宅用地价格梯度空间分布互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首都经济圈各区域到北京市中心的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均为负,呈现出住宅用地价格随着到北京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特征,但各区域地价梯度存在着明显的互异性;到北京市中心的距离和通行能力是影响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两者对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存在显著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20.
首都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统计资料和抽样调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才竞争力的关系,提出了用于评价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兼顾当前与未来,基础与提高,既有普遍意义,又能突出北京特色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首都地区各区县人才竞争力的客观现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