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本文就档案工作中应服务民生问题阐述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关注民生问题,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民生思想的形成、发展、丰富和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改善民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改善民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善民生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启示我们要从政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发展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说,这抓住了现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现。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继续调整,如何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最深处,就是政府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政策的实施来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我们不能只把关注民生问题仅仅理解为党作风的改进,应该明确这是党重大的执政观念、执政实践,是党执政重点与时俱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个走向当代的热点话题。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的现实关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高度体现,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柴海瑞 《全国商情》2009,(18):134-135,138
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民生是国家社会的大事,解决民生问题,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对待民生的态度,决定政权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关注民生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科学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孙中山民生思想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先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手段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一是平均地权,一是节制资本,这是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未曾有过的手段。孙中山先生认定只要实施这两个办法就可以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在对孙中山先生民生思想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获知,这位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当年明确地认识到,历史的重心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重心是生存问题,生存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是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给予解决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的视角来讲,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不同时期民生构成要素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国的现代社会,教育问题被列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备受政府、学者、爱国人士、老百姓等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各种教育问题的一大瓶颈。在民生视域下研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系统的公平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是烟台市解决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进步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力量。烟台市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的实证研究表明,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烟台市科技进步无论是从投入还是产出来看,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以科技进步促进民生改善,要把对科技进步进行评价的指挥棒逐步转向满足民生需求、实现科技惠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而要求财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民生上来。民生财政是建设财政的相对产物,以公共财政为理论和制度基础,是公共财政理论的中国化,体现了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为建设民生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以保障民生为导向和目的,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民生财政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民生财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基于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现状,着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府实施的民生财政措施,探讨民生财政对激活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改善民生视角出发阐述了从民生高度来认识完善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民生问题凸显下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并依托江苏省民政厅的调研基础上详述了其完善社会管理的探索及存在问题,最后着重针对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中贫困问题和体制问题总结并提出了改善民生视角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等方面对民生问题的结构性成因进行历史性分析。在认识到结构性问题对民生福利的不利影响的前提下,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结构性改革对民生福利改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对这一结论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进一步得出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民生福利改善的结论,并指出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改善民生视角出发阐述了从民生高度来认识完善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民生问题凸显下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并依江苏省民政厅的调研基础上详述了其完善社会管理的棵索及存在问题,最后着重针对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中贫困问题和体制问题总结并提出了改善民生视角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从远期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要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要比以前任何时期更多地关注民生.实现由"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演进:近期公共财政体系设计和制度优化要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目标,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入手,遵循多支和少收两条基本线索,将民生问题纳入制度框架进行整体设计,加快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的化解进程,直接决定着和谐社会建构的深度。而当前我国的民生现状,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极大地冲击着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发展对策,是当务之急,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民生问题的特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民生问题中涉及的相关产品的价格进行探讨,根据目前民生产品待解决的紧迫性及产品的供求情况等进行了产品分类,并根据不同种类产品的特性提出了不同的价格模型,最终提出了系统的"三步阶梯成本定价模型"。最后从经济博弈、社会制度、技术形态等不同角度就此模型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