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不仅削弱了小城镇的功能,难以获取规模效应,而且使小城镇的发展缺乏弹性,并加重了农民负担。合理确定小城镇适度规模的综合指标,并乡建镇,并取得政策性力量的支持,乃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的规划、规模、资金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要精心规划,优化布局,改革户藉制度,扩大规模,多方筹资,解决资金问题,依据环境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聚集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效应促进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和经济聚集并不相同。规模经济主要是通过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经济聚集是通过产品交易成本的降低来提高竞争力,聚集效应还能产生知识外溢、品牌效应、外部经济性等经济效果。我国现阶段影响聚集效应的因素主要是资金和人口。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要加大资金投入,农村要发展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城镇适度规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不仅削弱了小城镇的功能,难以获取规模效应,而且使小城镇的发展缺乏弹性,并加重了农民负担.合理确定小城镇适度规模的综合指标,并乡建镇,并取得政策性力量的支持.乃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的发展应是经济、环境、社会三因素协调统一、共同优化。小城镇不应过于分散、规模过小,应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口的聚集;在经济产业结构上应符合实际,有自身特色。不能一味追求小城镇数量,更应注重质量。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的发展是关系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仍存在缺乏特色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乡镇企业布局分散、集聚效应差等问题。推进小城镇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地域特色的专业镇,适度扩大小城镇规模,培育乡镇企业集群,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期外债规模和流量猛增,债务风险加大,文章在对我国外债规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我国外债规模扩大的原因,进而对外债规模的适度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重庆市小城镇发展所具备的政策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并依据重庆市小城镇规模发展道路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重庆市小城镇规模等级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规模经济与县政区划:以福建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县乡财政困窘、冗员众多、行政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县和县级市人口规模与人均财政支出、财政供养人口加政府单位自收自支雇员占人口比重的关系实证研究,证明福建县市行政效率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现象.这一发现表明,通过扩大县级行政区划,是解决我国县级财政困难、提高行政效率的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从需求和供给两层面分析我国1978—2008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政府举债能力影响下,就业规模增长,大量富余人员走向劳动力市场,由不可测度的生产力变为可测度的生产力,扩大了潜在税基;城市化规模扩大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重要正向驱动因素,而人口规模和对外开放与公共支出规模增长间呈显著负向关系。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在长期内要以就业增长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 ,促进其产业升级 ,消除制度性障碍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 ,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在发展小城镇的各种模式当中,以"加工业-市场"双向互动模式发展小城镇取得的效果最为明显。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加工业促进和带动市场的形成,已形成的市场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加工业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使加工业与市场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带动小城镇的发展。以市场和加工业为依托发展河北省小城镇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第一,培育主导产业,以市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第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第三,不断提供制度供给以适应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小城镇是区域网络结构的一部分,与区域内大中城市共同形成生态经济环境相时独立的一个系统,小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受财力物力所限,人工生态环境往往较差。必须注重保护小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优化人工生态环境,用生态环境序理论指导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小城镇的规划人城市区域网络整体的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的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化名镇(以下简称名镇)旅游脱颖而出,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对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名镇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开发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如何开发名镇,保护名镇,使两达到协调发展?这一论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商业网点依托小城镇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必须以小城镇为依托,即要把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小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当前与小城镇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商业网点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即规模化趋势,连锁化趋势、现代化趋势、民营化趋势和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两者问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以产业集群为媒介的.通过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功能发挥,可以有力地促使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都朝着产业集群这个方向前进,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重庆最具活力的40个小城镇集中代表了西部直辖市小城镇的成长历程。5个突出特征刻画了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特色路径和模式:(1)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综合性目标,(2)主导产业明确、集聚经济明显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3)突出以人为本的多元功能体系,(4)市场、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推动力量,(5)集自身开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于一体内陆开放方式。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表明,在政府以适当方式和力度推动下,经济后发地区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绕过经济增长与环境、城镇功能、产业布局特性之间的“破坏性创新”规律,实现经济与功能、环境共同推进的和谐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要打破二元经济的制度约束,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农村工业化”向“城乡工业一体化”转变,架起城乡一体化的桥梁;通过“农业生产追量的扩张”向“贸工农一体化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奠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农村城镇化”向“城乡一体大循环”转变,推动城乡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差、创新人才匮乏、对外部服务体系依赖大等问题。中小企业应提高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确立自身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寻求切实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政府也应为中小企业创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扩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