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70年代以来,随着最优税收理论研究及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公共财政宏观政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共财政学说进入最为繁荣时期.目前财政学教学面临着方法论选择、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三大困难.根据财政学科体系设计的流行分析框架,财政学教学内容应包括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公共经济的目标与职能、公共支出理论、中国公共支出与政府预算、公共收入理论、中国的公共收入、财政宏观调控与政府干预、多级政府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国际财政等九大知识模块.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但我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决定了我国当前的财政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轨的过渡性的二元财政,即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并存.如何实现财政模式由二元向一元转化是我国财政模式转换的难点所在.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国有资本的公共属性,积极进行国有资本的存量和增量调整,进而使国有资本财政为公共财政所同化是实现我国财政模式顺利转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是当代中国财政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首先必须厘清中国特色与财政科学一般的关系及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核心范畴、研究范式、学科属性等基本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理分析,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勾勒一个简要的框架.本文认为,中国特色财政学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既具有解释和解决中国财政问题的特殊针对性,又具有反映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高度科学性.由此考虑,其应以财政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以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利益为核心概念,并在研究范式上重树分配范式的地位,将其学科属性定位于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但我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决定了我国当前的财政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轨的过渡性的二元财政,即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并存。如何实现财政模式由二元向一元转化是我国财政模式转换的难点所在。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国有资本的公共属性,积极进行国有资本的存量和增量调整,进而使国有资本财政为公共财政所同化是实现我国财政模式顺利转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我国的财政机制必须相应地从原有的"国家财政"转变为以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类型.文章在界定公共财政体制的内涵、分析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经济分权的大国体制,地方公共财政是制度均衡。分权经济使地方政府有动力和条件与中央政府进行纵向博弈,为约束地方政府的经济扩张冲动与机会主义行为,中央政府不得不下放民主监督权,从而使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呈现从地方财政向地方公共财政演化的内在趋势。  相似文献   

7.
财政决策民主化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公共财政有效运行的保证.我国政府财政决策的民主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政府和纳税人在公共物品的供需过程中产生的财政决策民主化问题;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不同层次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产生的财政决策民主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谢进 《企业家天地》2007,(11):18-19
一、县级财政职能与县级公共财政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公共性"是公共财政区别于其他财政的根本特性,因此公共财政也是围绕"公共性"而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理论界就建立"公共财政"问题展开了论,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这种讨论的现实意义日渐突出。一般而言,我们说建立"公共财政"也只是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对于县一级财政是否建立公共财政则是乎没有过多人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之所以要实施公共财政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职能转变和振兴财政的需要。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条件。要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政府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还必须推进  相似文献   

10.
对公共产品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作为公共财政理论核心的公共产品理论无疑将对我国公共财政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区别与联系出发,分析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范围、规模及资金来源,并指出各级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分工,进而分析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不同供应方式,最后说明了公共产品理论对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窘境的根本源头之一,可追溯到对制约财政过程的制度环境缺失适当的理解与建构。这些制度环境的总和可被概念化为财政场域(fiscal field),即公共财政活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制度性公共空间。本文鉴别了六个最重要的财政场域:财政分离、课税强制、共同资源池、财政授权、财政受托责任与竞争安排,以及财政赋权。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分析框架涵盖财政场域的四个层次——分析功能、清单与属性、作用机制和救济路径。由此形成的公共财政的过程理论作为智识财政学的基石,专注于合理预见那些由制度安排引起的非意愿后果。财政改革不应只是刻意追求意欲结果,更应致力于构建预见性强的制度安排以使非意愿后果能被合理预见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通过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财政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农民、农业和农村之间、政府与城镇居民个人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财政与银行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过程.在这些方面,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加强公共参与,应该成为下一步财政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型财政与社会性支出制度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公共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城乡差距虽然表现在各个方面,但都与公共服务的差距相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财政.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的调整、规范和重构.本文以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为取向,探讨了公共分配公平的理念内涵;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社会性支出的状况,提出了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提高公共财政社会性支出比重和着力重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财政行为的空间经济分析就是要揭示财政行为、空间经济结构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财政行为的空间经济分析是新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财政空间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与核心命题,界定政府财政行为的三大空间效应,提出未来构建财政空间经济分析框架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总结、吸收、消化空间经济分析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分析财政行为的区域经济增长局域拉动效应、空间外溢距离衰减效应和策略互动效应,探究财政空间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界定地方财政职能的前提下,必须真正按公共财政要求,重构地方财政运行机制,一方面通过调整、压缩财政支出范围、严格支出顺序和改革支出的实现形式,重构地方公共支出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将一切政府收支纳入预算,规范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并合理配置地方各级政府财力,构建各级财力与其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公共收入机制和规范的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往进行的财政改革是放权让利式的分权式改革,它赋予了财政政策执行者过多的盈利权,干扰甚至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我们应当按公共财政的要求以非盈利性原则重新审视财政改革,规范政府权力,将被地方政府、部门截留的盈利权下放至企业和个人.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理论与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正确认识与合理扬弃,是完善发展我国财政理论和构建我国合理的财政支出模式的必然要求,在经济转型的现阶段。我国处于生产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时期,因而财政支出模式只能是既提供公共产品,又适当支持经济增长,而且这具有长期性和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理论旨在研究政府财政职责,而不反映财政一般。国家分配这一财政本质能够涵盖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财政现象,公共财政只是财政本质条件下与市场经济存在必然联系的财政类型或模式,因此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是相容的。从我国具体实际看,不管是在财政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财政实际运作方面,公共财政职责观很大程度上都表现为对国家分配本质观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能力评价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背景下,财政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项公共支出绩效。公共风险与公共危机是现代社会的常态,政府的使命就是尽力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作为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共财政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影响着应对危机的效力。本文通过对中介指标和结果指标进行衡量评价,对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能力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提出了从"资源"和"制度"角度提高应对公共危机财政能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财政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过财政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应该说财政理论也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我国在紧密结合财政实际,借鉴公工财政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实行的公共财政模式、突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上以取得了基本共识.但是,由于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验不足,认识上也有局限,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建设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