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遗旅游外宣英译应放在由语言、文化、交际、社会、译者、读者等诸多方面组成的生态环境中来进行思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从而提升非遗旅游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2.
旅游文化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跨时空、跨心理的交际活动,有着特殊的要求和目的。目的论契合了其要求和目的,提升了译者的主体性。要顺利实现旅游文化翻译的目的,需要构建译者的主体地位,使译者成为翻译中的"读者"、"创造者"、"跨文化专家"及"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促使译者转换视角,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在旅游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语言习惯、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译者才能实现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对旅游文本进行适度改译、增译和减译正是基于接受美学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受到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旅游语篇文本特点也各不相同,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来分析。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对旅游语篇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译者主体作用、读者中心地位以及跨文化交际目标三个方面探讨旅游语篇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文本的译者必须从跨文化视角从事翻译活动。本文主要从英汉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差异,景点名称翻译,修辞语句翻译等方面来分析了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旅游景介文本的翻译中的存在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字幕翻译中,译者通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选择和适应,不仅实现了语言的转换,而且还实现了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达到了翻译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学研究和译作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理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突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的翻译方法是侧重"三维"间的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还要实现文化内涵的传载和交际意图的传递。与以往从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美学理论等角度的分析不同,本文采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转换角度评析唐诗《春晓》的英译文本,分析每一译本在"三维"转换方面的得与失,并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8.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向外国旅游者介绍中国的旅游景观,同时还起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译者首先必须具备文化差异意识,在翻译实践中要努力创建相似的文化建构,要顾及原语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要寻求文本的文化层面的对等,要努力消除文化干预和文化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原语文化和目的与语文化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认为文化差异、译语文化规范、交际目的等因素都会造成翻译失误。为了提高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在翻译中译者要重视培养四种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跨语篇意识、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汉英旅游翻译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阐明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不同层次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灵活运用方法与策略,这是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负载词带有强烈的社会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精准翻译文化负载词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翻译注重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转换,使译文能够准确传递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过程中,利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适应性转换,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旅游网络外宣翻译中译者、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以及各种社会因素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翻译网络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译者的边缘地位等是产生当前旅游外宣翻译质量问题的主要社会原因。为提高旅游外宣网络翻译的质量,要规范翻译市场,建立委托人与读者间、译者与读者间的信息沟通,形成翻译评价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3.
影响和制约翻译的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翻译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各样源于文化的干扰和制约因素.影响和制约翻译的文化因素有译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并揭示了翻译活动的一些内在规律,并阐明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文本类型、文本功能和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研究福建旅游文本对促进福建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译者可以灵活采取直译、增译、删减、改写和类比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5.
商务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其文体特征和语篇特征,从文本的信息功能、目的功能和交际功能出发,对语篇进行解构及重构。在从原语到译入语的转换时,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将原文文本转换为能为译入语语言和文化所能接受的译文文本,达到预期的交际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跨文化的社会交际。成功的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译者不仅要精通原语和译入语,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关联-顺应模式赋予译者极大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充分关照了目标语语境和目标受众,对以信息和诱导性为最高目的的旅游宣介翻译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结合实例,在关联-顺应模式下,从译者的最佳关联选择与动态顺应角度,探讨旅游宣介的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并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宣介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与原文认知语境及对应读者间的认知能力的差异,依次针对语言语境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以最佳关联和动态顺应为原则,灵活选择以归化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杂合策略去强化目标认知语境,降低目标读者的认知努力,力求以最佳交际效果向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当把中文旅游文本译成英语时,往往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文化不可译性。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文化不可译性的成因,在"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技巧,帮助实现文化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编译是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常见现象,本文以文本功能分类学说为基础,旨在研究旅游文本翻译中的编译现象,并进一步探索产生编译现象的原因。本文将通过两则旅游文本原文和译文文本功能、内容及文体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表明文化空白(culture blanks)和体裁规约(genreconventions)可能导致翻译中编译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跨时空、跨心理的交际活动,有着特殊的要求和目的。功能派目的论契合了其要求和目的,提升了译者的主体性。要顺利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需要构建译者的主体地位,使译者成为翻译中的读者、创造者、跨文化专家及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