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以1995—2011年天津和全国物流业各种能源消耗数据为依据,估算了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分析了不同能源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分别构建了天津和全国物流业产值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比较了天津和全国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提出了天津市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对河源市2006—2021年的城乡融合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河源市城乡融合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河源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源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自2006年以来稳步发展,并且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得到快速发展。当前影响河源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人均城市道路面积里程、互联网宽带普及率以及人均城市公园绿化面积。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完善城乡融合机制、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改善农村软件硬件设施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河源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环境负荷、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2013-2017年山东省17地市经济数据,通过能源消耗量计算各地市碳排放量,将非期望的碳排放量作为产出变量,运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对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并进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发现,中西部低碳物流效率整体上明显低于东部各地市,但是Malmquist指数的差异表明,山东省整体物流效率的提高需要中西部的支持,将技术、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提高其物流业发展水平,可以降低中西部碳排放,对碳约束下山东省整体物流效率的提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与空间视角,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劳动力投入的驱动效应进行考察,进而识别"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轨迹演变。研究发现:劳动效率是两大区域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两区域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劳动效率的差距。此外,"丝路经济带"依靠劳动力规模扩张并不能有效驱动物流业发展,但改善劳动力地区结构可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而"21世纪海路"劳动力规模扩张、劳动力地区结构改善均可驱动物流业发展。因此,制定差异化的劳动力规模扩张政策、优化劳动力地区结构、提升劳动效率是促进"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清楚历史碳排放状况是什么样,要研究影响碳排放因素的贡献率,本文旨在探讨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并结合省情提出控制碳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入探讨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口、城市化率、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不显著;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正向影响最大,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单位能耗碳排放影响最小;人均GDP持续增长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负向贡献率最大,产业结构变动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负向贡献率较小;而能源强度下降是导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其正向贡献率较大,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和单位能耗碳排放变动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正向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下“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人们对碳排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生活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也是全社会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基于兰州市600户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样本居民家庭消费碳排放量,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探究影响兰州市居民家庭碳排放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从居民家庭碳排放特征来看,家庭生活用电和私家车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家庭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与其他地区碳排放特征的对比结果表明,兰州市与西北地区碳排放特征基本保持一致,与中、东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从居民家庭碳排放影响因素来看,家庭生活质量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此外,家庭碳排放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十分注重物流业发展,却忽视了物流组织自身发展的问题。由传统的物流组织向现代物流组织转变是我国物流业发展重要的基础。但我国物流组织面临诸多的如经济、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影响着物流组织这种转变,从而影响和制约整个物流业的发展。而制度因素对物流组织这种转变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本文基于制度因素对我国物流组织影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由传统物流组织向现代物流组织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宏观目标为背景,本文以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地区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对辽宁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建立起预测回归模型;其次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辽宁省未来的碳排放达峰进行情景预测.研究结论显示:对辽宁省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为经济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碳排放强度因素;低碳情景是实现辽宁省碳排放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早(2034年),且峰值最低,激进排放情景则是最不理想的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晚(2040年),峰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增加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控制和减少碳排放也相应成为一项日益紧迫的重大课题。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碳排放大省,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为此,采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建立山东省碳排放增量的因素分解模型,对1995—2009年间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这三个主要因素对山东省碳排放增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产业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山东省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反而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所促进,对碳排放起到决定性抑制作用的是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减少山东省碳排放量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区域层面构建了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扩展STIRPAT模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工业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驱动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碳排放,除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对外开放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均表现出显著性。因此,要实现区域工业碳减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工业空间相关性、异质性和外溢性,适当扩大低碳工业投资规模,完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有效规划区域工业碳排放,实现区域工业碳减排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舟山集装箱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舟山集装箱物流现状及影响集装箱物流发展的限制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快集装箱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流业在田际上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对湖南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湖南物流的增长实现了量的超前,但与多方因素不能协同发展。文章对湖南物流业增长特征和发展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通过物流业“发展极”的扩散效应完成湖南物流业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工业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以及碳排放数据,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工业技术效率,并对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间工业技术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对工业发展模式与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最后,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新形势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本文作者基于2001~2013年18个省13年间外资在中国物流业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外资在中国物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同时检验2005年结构突变,将整体数据按区域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实证分析不同区域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物流业FDI显著追随制造业FDI,2005年前数据和中西部地区数据进出口额显著正向影响物流业FDI。2005年前后,东部和中西部物流业外资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变量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物流业全面开放政策对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动因和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中国应根据区域发展差异对物流业外资的审批政策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规范物流业外资进入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我国碳排放强度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政府制定地区的碳排放政策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基于1995—2012年省际碳排放数据,在描述性统计及地区收敛性检验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较高,且中部省区间差异较大;从变异系数来看,地区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未出现缩小态势;我国地区间碳排放强度存在σ收敛、绝对收敛及条件收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则有抑制作用;要实现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关键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调整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共享经济是通过共享平台将闲置资源分享给他人并获取回报的经济模式.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流信息技术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共享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物流业而言,发展共享经济有助于化解过剩的物流产能,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减少物流中的碳排放、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绿色物流.在共享经济下,中国物流业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转型升级:重新利用过剩的物流资源;建立众包物流模式;改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存在对技术进步因素的抵减效应;技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递减,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上升。进一步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造成区域间物流业TFP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各省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阶段差异。提升我国物流业长期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和方法引进带来的技术进步因素,还必须注重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减少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则需要提升落后地区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厘清中国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序列DEA的超效率模型,计算了省际碳排放效率。Moran’I指数分析表明,效率呈现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效率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出口贸易对可变规模报酬下的省际碳排放效率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创新对于碳排放效率没有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并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考察了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碳排放绩效测算表明,行业整体的碳排放绩效在研究期内增加了7.8%,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效率则起抑制作用。收敛性检验表明,各行业碳排放绩效绝对收敛,即行业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FDI可以通过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和后向的垂直技术溢出对行业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