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成本、费用和支出的关系支出是指资产的减少,不仅包括成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还包括偿债性支出等其他支出;费用是一种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耗费,是期间化的耗费,是和收入相配比的耗费。费用性支出可以形成费用,然而费用还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如预提的利息费用等。成本是一种对象化的耗费,是为了某种获得而付出的一种代价,但其不需要期间化,也不需要与收入配比。成本性支出形成成本,而成本中也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总之,成本、费用和支出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都有自身特定的含义,不能混淆。二、《企业会计制度》中部分会计科目名称有待商榷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会计科目的名称不够科学,容易造成成本、费用和支出之间的含义混淆或自身的含义不清。《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制造费用”科目属于成本类会计科目,除了“制造费用”科目之外的上述其他几个会计科目均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制造费用”科目字面上表示的是一种费用,但它所表示的是一种要计入生产成本的间接成本。损益类科目是核算企业损益时所运用的会计科目,该类会计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收入性质会计...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对费用、成本、支出等概念的认识和运用,颇为混乱,在《成本会计》教科书中对费用的分类也存在着不恰当的地方。以下谈一点笔者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费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六大会计要素之一,被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这里的费用本应与准则中收入的径口相一致,即狭义的费用。联系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费用要素的内容包括生产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和所得税五个项目,不包括投资损失和营业外支出。但是其中的生产费用与其他几个项目具有不同的性质,生产费用并非直接抵减当期的收入,而是形成了产成品。因此,准则中所指的费用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要素的定义是: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要素的界定与收入要素是相一致的,即为广义的费用,其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我国将来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重构会计要素时应将费用要素重新定义。不管是广义的定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必须与收入要素的口径一致。如果收入要素使用狭义的定义(如《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3.
张英明 《新智慧》2006,(8):55-56
一、中外费用概念的比较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10条和《企业会计制度》第99条均规定,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按此规定,我国的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但不包括投资业务支出及损失、非正常业务支出及损失和所得税。按照上述概念,人们经常使用的“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是不成立的,因为这里的收入是指营业收入,费用也是指营业费用,配比的结果应该是营业利润而不是利润。我国利润表的结构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4.
投资收入纳入收入要素内容更能体现其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形成的经济伯流入这一特点;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利益的流出,它不包括那些因偶发性、不可控事项产生的损失性支出;利润要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应是“收入”、“利得”、“费用”、“损失”要素金额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5.
投资收入纳入收入要素内容更能体现其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这一特点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它不包括那些因偶发性、不可控事项产生的损失性支出 ;利润要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它应是“收入”、“利得”、“费用”、“损失”要素金额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日益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支出,而且数额越来越大。然而,如何对这项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综观各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实际上可归纳为两种,即: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即有条件资本化),然而两者各有不足之处。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的不足表现在:第一,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研究开发支出在研究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列为费用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则研究开发期间的利润就相对较低。而在开发成功后产生经济效益的期间,与收益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有违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第二,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无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开发项目成功,将使企业在以后年度直接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支出理应属于资本性支出,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则有违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影响了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当期费用易受研究开发支出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使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打折扣。第四,未能体现重要性原则。随着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也将越来越大,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必将关注企业的科...  相似文献   

7.
我国成本与费用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旧会计制度对成本、费用的定义有较大的区别。如何合理地理解成本与费用概念,对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有现实意义。一、我国成本与费用的一般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对费用的通行看法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七章“费用”采用了这一定义。而成本往往定义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耗费。从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角度看,费用的对象化构成产品成本也就是说发生的耗费是费用,费用分摊到产品或劳务构成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如管理费用等,则被称为期间费用或者期间成本。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都反映了“费用计入成本”这一观点。对成本、费用的上述定义存在的问题是:①成本和费用所涵盖的内容基本相同,相互之间的差别很少。从概念体系的科学性上讲,用两个概念表示相近的内容不太合理。②在实际应用中,成本、费用之间的转化太频繁,常常是费用转化为成本,成本又转化为费用。如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耗费是费用,这些费用构成辅助生产车间产品的成本;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和劳务被企业内部消耗,又构成管理部门和基本生产车间的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将各种费用按照产品归类,又构成产品成本等。③往往...  相似文献   

8.
基于缩小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政策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策,能够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具有长期收入调节作用。针对湖南省城乡之间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可以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进行有效调节。财政农业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对湘西、怀化等落后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纠正目前这类支出的城镇偏向,也可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在成本和费用会计方面的规定相同居多,如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划分原则、成本核算方法、期间费用的构成以及制造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的核算范围与核算方法基本一致。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企业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强化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内容的核算,并增加了有关劳务成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内容等。本文拟就这些差异进行分析。一、成本和费用的定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未对成本和费用进行明确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七章“费用”中对费用的定义为: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企业会计制度》对成本和费用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实际上,《企业会计准则》所定义的费用涵盖了《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定义的成本和费用两个概念,对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作出了区分: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论固定资产功能成本的测定安明硕施元冲固定资产的功能成本是指为发挥固定资产的某种特定效能而必需支出的费用。这一费用支出在总体上是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购建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二是该项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周期内的维护保养费用。但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内,原...  相似文献   

11.
方连更 《新智慧》2008,(10):35-36
一、“研发支出”科目的归属问题 “研发支出”科目是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设置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明细科目。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月)末,应将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由此可见,“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而“管理费用”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所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也应该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显然,把一级科目“研发支出”归类为成本类科目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2.
稳健性原则与配比原则是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两条重要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做到:①尽可能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不计或少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②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则“宁低毋高”;③对于难以具体确定其有效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④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期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配比原则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包括两层含义:①内容配比。通常体现在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的配比、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的配比等大类性的对象配比上;②期间配比。即同一期间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的配比。从两项原则的目标及制定的出发点来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旨在提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质量,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情况。然而,两者并非总是协调一致,在2001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也能看到两者背离的地方。本文将对两者的背离之处以及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作一些探讨。一、两项原则之间的背离1、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成本和非教育成本的划分(一)教育成本核算应理清的几个问题1.会计主体。为提供教育这种特殊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只能是和教育服务有关的支出,是专属成本。与教育服务无关的支出,则不应作为教育成本,如学生的生活费支出及机会成本就不能作为教育成本,因为前者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的,不上学也要发生,后者是站在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指在劳动力资源紧缺时,因上学而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这两项均不符合此处对会计主体的界定,故不予考虑。2.会计对象。此处指教育成本的归结对象。高校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构成教育成本的是和教育服务有关的各项支出。科研支出和社会服务支出都不构成教育成本,因为它们和教育服务无关,不符合对核算对象的界定。3.核算要点。是否投入教育过程是判断构成教育成本与否的关键。与教育服务无关的支出,不构成教育成本。不构成教育成本的支出有以下特点:①不进入教育过程,不产生教育效果。②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只能是教育收入的最终收取方,而不一定是其他费用的最终收取方,如医疗保险费、代收的各种资格考试费用等。(二)教育成本的构成分析1.支出总体分析。支出是指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和收益而发生的费用,能产生效果和形成收益的支...  相似文献   

14.
一、筹建期间的划定 实务中,对企业筹建期起讫日的认定,做法比较统一,即外商投资企业以签订合营合同、内资企业以取得营业执照或开业许可证为准。但是,对筹建期终止日的认定,按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商业企业,一般以开具第一张销售发票为准;工业企业,一般以开始试生产(不含整套设备的带料试车)为准;房地产企业,一般以开始挖土或打下第一根桩之日为准。 笔者认为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对其筹建期作出不同的规定,并提供具体操作方法。 二、筹建期间的费用与开办费 广义的筹建期间费用包括:筹建期间发生的存货采购支出、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和真正的筹建期间的费用等。 对存货采购支出、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应分别计入存货、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项目,不应计人开办费项目。对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度应计人开办费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为履行各种法定程序而需支出的费用,如注册登记费、公告费等;为下一步生产经营作准备而需支出的费用,如场租费支出、广告宣传支出、工资、培训费、差旅费以及前期筹资的财务费用等;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开支,如业务招待费...  相似文献   

15.
重温了斯密的价值决定理论,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斯密一共提出了五种价值决定理论,分别为耗费劳动论、购买(支配)劳动论、负效用论、生产成本(费用)价值论和支配力价值论;第二,斯密的价值决定理论不是互相矛盾的,不存在所谓的二元论,其中心思想是生产费用价值论;第三,斯密提出的耗费劳动价值论是生产费用价值论的一种变形;第四,斯密没有提出收入价值论,那些认为斯密提出收入价值论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成本和收入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6.
曾繁   《新智慧》2002,(3):43-44
营销费用是企业实施营销管理与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依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营销费用应全部作为收益性支出在费用发生当期记入“营业费用”科目,以期间费用的方式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笔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妥,违背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配比原则。  相似文献   

17.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第七章“成本和费用”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的商品进价成本分为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和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包括国内购进商品的原始进价和购入环节缴纳的税金。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是指进口商品在到达目的港口以前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进价、进口税金、购进外汇差价,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还包括支付给受托单位的有关费用。在商品流通企业的损益表中,商品进价成本被列入商品销售成本,运杂费则被列入经营费用。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的运杂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的购销活动已不再局限于同一城市、同一省份,已经突破了省界甚至国界,运杂费在成本中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将运杂费列入经营费用,一方面会使经营费用陡然增长,另一方面会相应减少商品进价成本,使商品购进成本失真,影响经营者决策。按照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企业的运杂费是为了购进商品并最终取得收入而支付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包含在购进活动中,且占有较大的比重,理所当然地应列入商品的进价中。在商品流通企业,仅仅反映进销差价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进销差价仅指商品的原始进价与销价之差,而没有扣...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是费用还是收益分配的界定,直接影响所得税性质的界定。我们认为,把所得税支出界定为费用缺乏理论依据,这是因为:所得税是纳税人接受国家社会投资而支付投资报酬;所得税支出是一种没有直接期盼、没有对应收入的经济利益的减少;所得税支出不属于企业管理当局和决策机构决定的事项;所得税是针对所得额征收的税种;所得税支出不是所有收入都必然发生的。另外,新费用概念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9.
作业成本管理(A BM)是充分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信息,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通过优化作业链来提高作业产出、减少作业耗费,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ABM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面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压缩作业的资源投入、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把资源用在最有利可图的地方,优化资源配置。本文对此作以下分析。一、压缩资源投入、提高作业效率压缩资源投入、提高作业效率是要求企业“正确地做事情”,包括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而采取的行动。这是ABM的第一重特性,把产品、服务和顾客对作业的需求视为既定的,并试图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来满足这个需求,通过增加产出或减少支出来提高现有作业的效率,以较少的物力、人力、资本资源来实现既定收入。ABM的效果体现为成本节约、收入增加和成本避免(由于已有资源生产能力的扩大,避免了人力资本的追加投资)。可以用产出价值来衡量企业单位资源耗费,用公式表示为:由上述公式可知,一定的作业量消耗的资源费用越少,作业效率越高,产出价值越大;一定的作业量提供的产出功能越多,作业价值越大,产出价值越大。具体成本管理方法如下:1.压缩资源投入。即是在不影响作业质量的...  相似文献   

20.
应重新界定收入、费用、利润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对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的概念、内容及相互关系的界定,一直处于含糊和矛盾状态。它不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界定不一致,而且中国自身制定的准则与制度对三要素的界定也不一致。它没有涵盖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概念过于狭窄;而利润作为一项会计要素也实无必要,且利润并非是收入与费用之差。因此,有必要予以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