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有制并不消除个人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够融合的基础,而容许多种所有制存在的制度安排,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和交往,则是私有的劳动力权转化为财产私有权,公有制经济组织产权可以而且应该明晰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国有经济的终极所有权人是全体人民,它保障人民在所有权上的平等和获利权。我们在设计市场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制度时,既要考虑国有经济在运行中的活力和动力,更要考虑国有经济的终极活力和动力,才不会使我国国有经济走入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曾经走过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2.
上海增强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国有经济的现状,增强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要求:保持国有经济适度规模,提高国有经济贡献率;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引导非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国有资本的聚集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经济创新力;实施国有经济战略重组,提高国有经济市场力;搭建各类资本联动平台,拓展国有经济辐射力;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造,提高国有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若要推动国企改革以发展国有经济,就必须深刻认识现阶段的国有经济,但不应仅着眼于国有企业内部,还须关注国有经济的关系态势,特别是国有经济同国民经济控制力、市场、政府和宏观调控四大要素之间的四大重要关系。唯有把握这四大关系,才能解决好国有经济的发展战略布局问题,也才能达到发展国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不是私有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阐述了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必要性;从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说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有利于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澄清了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方面存在的不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改组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做出的两大战略部署之一。而要实现之一任务,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国有经济要有有效的退出机制。现有国有经济总规模偏大,地区布局、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迫切要求构建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影响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建立的因素,既有传统观念、不成熟的改革理论,也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固化状态、证券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必须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6.
国有经济有进有退问题已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从进与退的关系问题,国有经济进退的界限,以及国有经济退出的方式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国有经济控制方向问题是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既肯定了国有经济 发挥着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又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力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是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既肯定了国有经济发挥着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又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力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市场失灵”只能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限的国有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生产社会化”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私有制的生产力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同发展要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必须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国有资本和企业与民营资本和企业的资源配置协同,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产品供给协同,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协同,进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自的比较优势,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核心在于国有经济的退出,它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关键环节。国有经济退出是指国家放弃在某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中控制者或支配者的地位。衡量国有经济是否退出的真正标准应是“市场选择”;考察不同类型的企业状况,是选择最恰当的退出方式的关键。在我国现实经济环境下,国有经济的退出有来自于体制内外两个方面的障碍。要成功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应对退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有经济的总量、结构及效益分析得出,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国有经济产业分布过宽,区域结构不尽合理、国有经济整体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重塑国有企业的产权模式,推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优化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及深化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导致国有经济总规模过大、参与度过高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及其性质,过高地估计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对国有经济的含义、性质、地位、作用给以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按产业特征划分的有关经济数据看,上海的国有资产结构正在优化,国有经济在竞争性行业领域正在有序退出,数量的相对减少,带来了质量的提升.从优势、均势与劣势产业中看,上海国有资产正在凸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上海国有经济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晰。从国有资产发挥控制力和获利力的角度着眼,国有经济调整时可以依据不同的指向,确定国资调整的方南与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经济控制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国有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有经济控制力”,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力理论的确立.标志着国有经济自我封闭、追求数量式  相似文献   

15.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作为政府调节控制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通过国有经济带动和引导其他经济成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结舍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出了辽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公有经济为主体,非公有经济为补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决定的,不能用“重要组成部分”来否定“补充”的提法。必须在数量上保证公有经济的优势,“退出论”混淆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本质区别。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增强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集体经济不能起独立作用,它总是从属于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它只有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连接在一起,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因此必须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控制、支配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提高其它领域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从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国有经济的规模和产业分布的一般理论及其决定因素,进而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为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指明了方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必将极大地推动国有经济全局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指以市场经济中国家的经济职能为依据,以币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战线,集中力量加强国家必须掌握和必保的行业和企业,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增强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一套符合国情和发展逻辑的国有经济改革路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今后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指导路线却产生了些许困惑,包括: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削弱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或控制力的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如何体现公有制的本质属性,国有企业壮大与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因而必须对其进行解读和澄清,以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国有经济布局的种种弊端已暴露出来,并严重阻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因此,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调整势在必行。文章进一步阐明了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