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2000--2011年城镇化率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盯收敛,表明各地区的城镇化差距在逐渐缩小;全国2000---2011年、2000--2007年和2008--2011年城镇化水平均存在p绝对收敛,而且2008--2011年全国城镇化水平收敛性最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镇化水平均存在俱乐部收敛而且很显著,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内的城镇化差距将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就是促进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协调均衡的动态发展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选取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城乡居民信息化水平比等10个指标来作为评价城乡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东部沿海11个省市的城乡一体化进行评价.根据测算结果得出,东部沿海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差距较为显著,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天津、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其他省份城乡一体化水平较低.本文从选取指标角度对东部沿海省市城乡一体化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南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河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质上是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辐射力与带动力的差距,加快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加速社会转型,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应注重:"三化"协调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较高,西部较低,中部居中;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的地区差异也较明显,东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大,西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居中.各地区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中,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顺序恰好相反.因此,继续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同时城镇化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意义重大.文章利用福建省2000-2014年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结构支出的数据为样本,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福建省21世纪以来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情况,具体表现为探求城镇化率与农村居民人均衣着、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共八项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过程中,其它商品和服务与城镇化率之间关联度极强;医疗保健受城镇化率的影响最小,但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本质涵义就是让为城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真正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才是真实的城镇化程度。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2012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52.6%,广东约64%,珠三角超过80%,中山城市化率为87.9%。但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推进城镇化发展仍具有很大的空间。主城区首位度不高、粗放型传统发展、城市化根基不深等城市化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在新时期正确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加快推进中山市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则成为当前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但与发达省市相比,城镇化水平依然很低。从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的角度用逐步回归的实证方法研究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镇化质量内涵、构成要素及评价等文献梳理,构建了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1年至2015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状态和过程两维来评价城镇化质量,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过程,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质量总体上有所提升,空间分布上聚中省份增多;各省市城镇化质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各纬度质量高低与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高低并不完全一致,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7年~2010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且西部地区效果最明显,中部次之;工业化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特征、空间特征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格局与态势,提出了吉林省城镇化的空间策略:强化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载体作用;加快重点城镇的集聚发展;突出交通轴线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保护东西部生态环境,提供城镇化生态保障。在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方面,构建了"四轴、两带"城镇轴带发展体系、"轴带、基地、集中区"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双核、多心、四层次"城镇中心等级体系。根据政策导向和区域背景,提出了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政策,促进哈尔滨至大连交通轴线向经济轴线转变,促进长春和吉林一体化发展,延吉、龙井、图们、珲春一体化发展等措施,促进吉林省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1.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6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在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研究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城市化发展特征、水平及发展策略,对这一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农村市场化是基础,农业产业化是中介,农村城镇化是目标。目前。“三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建议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走市场化道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走产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走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如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顺利转变社会经济二元结构,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消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贫穷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究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就要考查失地农民的数量,多角度分析失地农民致贫的原因,必须要重视就业培训,完善相关保障,扶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用地审批和管理,严格土地交易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土地征收程序存在诸多缺陷,如征收前征收目的无具体程序可循,审批机制不健全;征收中,农民的知情权被减化,参与权和话语权被剥夺;征地后,补偿难以实现到位,救济制度滞后。主要原因是“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不明确,政府职能混同,程序违法成本低廉。亟需建立“公共利益”的认定程序,改革审批程序,完善公告制度和听证程序,明确补偿费用的分配程序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贵州耕地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人均耕地增减的相关性,并提出贵州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伴随旅游产品的类型与形式不断开拓创新,乡村旅游成为现代人出行的主要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后,我国乡村旅游进入一个全盛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既要保护农村现有资源、文化特色,又要用科学、动态的眼光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转型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将城镇化建设作为新的国家战略,足见其重要性.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其中保险业在城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业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更能为城镇化建设和构建保险生态环境提供支持.而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在此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保险业与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及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系统科学中的协同理论,在深刻阐释“协同”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来分析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障碍,从贵州城镇化发展制度与工业化发展制度两个大方面相应的提出了构建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空间地上权制度在美日等国城市建设中应用十分广泛.然而,我国物权法虽已于第136条规定了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但该项制度的应用实践很不充分,这显然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很不相称.空间地上权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作用突出.它的导入,对于破解现代城市土地问题,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城市设施一体化水平,保护物业权利人利益以及削减事业费开支、增加国家空间使用费收入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