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先后制定的四部宪法中 82年宪法对民事权利规定较为充实。 82宪法又分别于 1 988年、1 993年、1 999年进行了修改 ,从而基本确定了民事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和公民的民事权利本位观念。我国民事权利保障的宪政化进程决定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和国家政治权力。我国民事权利宪法保障完善的方向是 ;确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确立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务求民事权利保障真实。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广泛性和扩张性;相对于公民权利而言又具有强制性、单方性、优益性等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权力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行政权力的运行与社会公益目标相偏离乃至背离,侵害公民权利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
<例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相似文献   

4.
在紧急状态下,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恢复社会秩序,国家需要运用紧急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作一定的限制。但由于国家权力的扩张性使然,必须建立必要的人权保护机制,对紧急权力加以限制,才能真正使公民的权利得以保障,达到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紧急权力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结合案例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方式进行分析,公民基本权利保护是作为"高级法"和"根本法"的宪法目的之一,法治形式较完备的国家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宪法诉讼、违宪审查等为主要形式的公民权利保障模式,在保护公民宪法权利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国内基本权利的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民隐私权受保护的程度是一个社会法制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民的隐私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作了相关立法。然而,我国法律在公民隐私权保护方面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有效减少公民之间隐私的纠纷,更好地遏制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态势,我们应从立法和司法方面提出对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民主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是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实现公民权利的最高准则。它以国家的最高权威形成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并通过宪政的政治运作而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立宪主义的思想,按照立宪主义的原意来制定宪法、尊重宪法和实施宪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补偿是现代法治国家规制国家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特别是公民财产权利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首次明确规定对土地和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补偿,可以说是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立法规定上的一大突破。然而,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行政补偿领域的矛盾和问题愈加突出,原因无外乎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法律制度不符合实践的要求。因此,在国家行政法治化的进程中,应当确立、统一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平等是作为人所应当拥有的一种资格,平等权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依法所应当享有的一种原始权利。平等必须通过平等权的实施来实现,而平等要想化为平等权去实现,必须由法律去规范。一直以来,我国就注重对包括平等权在内的公民权利进行保护,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公民的宪法平等权仍然受到破坏,或者与宪法规定的精神相去甚远。其中国家公权力(尤以行政权力)的不利影响最甚。因此加强行政诉讼对行政权力的控制,保护公民的宪法平等权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性恶和人性善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中国宪法和美国宪法在国家权力分配和公民权利保障的条款,来分析作为立宪理论根基的人性假设对宪法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宪法最本质的两个精神有:一个是保护公民的权利;第二个就是制约和限制国家权力。而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应该是制约和规范国家权力运作。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所谓最高权威就是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可以说,宪法就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即"权利宣言",同时更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规约",即"权力规范"。税务机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诚实守信"的理念以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税收执法理念,以正义公平为价值评判,弘扬宪法精神,全力推进依法治税,从而达到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和谐税收、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没有一个体现宪法精神与原则的刑事诉讼法,所谓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不过是一纸空文。2012年的刑诉法修改成为我国继2004年人权入究后,人权保障进程的又一次飞跃!本文意图从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出发,为进一步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在促进我国人权进程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论述了权利与权力的基础理论;其次阐述了权利本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最后提出法治是实现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平衡的均衡点,应该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使公民和企业的自由权利得到恢复和保障,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赔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直接关系到行政机关的信誉和公民的切身利益。修改前的《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采用违法归责原则,但是违法归责原则的不足影响了公平正义的实现。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总则中取消了违法性的要求,但仍存在不足之处。行政赔偿制度可以借鉴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以过错原则作为违法归责原则的补充,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救济损害,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5.
公民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公民权利意识逐步觉醒。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赋予公民更多言论自由的空间,已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达成共识的孵化器。什么是公民的表达权?实现公民表达权的价值何在?国家如何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公民表达权的实现?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回答,有助于加深对公民表达权这一宪法权利的认识,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紧急状态法是在戒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克服了戒严法的缺陷。它有利于各国有效地运用紧急权应对危机,并且在适当限制公民权利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保障公民权利。但是,围绕着紧急状态的争议依然是某些戒严观念的延伸。分析了西方法治国家中两种很有影响的紧急状态观念及其实践。紧急状态制度的变革不仅源于社会现实的要求,它也源于认识观念的变革。最后结合宪法的修改对中国的紧急状态法律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17.
从中长期看来,我国经济安全保障必须走向规范化和体系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从总体上看,应该建立《国家经济安全法》法律体系,同时修改《国务院组织法》。从分领域看,在能源领域,建议短期出台《国家石油储备管理办法》,中长期尽快制定《石油法》。在产业领域,短期内尽快出台《国家产业安全保障实施条例》,中长期建议制定《国家产业安全法》。在金融领域,建议修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并且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利率和汇率法律规定。在社会领域,建议出台《最低保障法》或《基本保障法》,建议尽快出台《常住人口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8.
税收法治是税收活动以法治原则的要求进行所形成的一种理想状态。税收法治的核心是在保障国家行使其税收权力的同时,限制国家的任意征税权。有效保障公民权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堆护自己财产权利的一种表现。税收法治与税收筹划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我国税收法治水平对税收筹划存在一定的制约。应加快税收法治进程,促进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税收国家公民纳税义务日益普及,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也成为宪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税收立法所体现的制约国家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政理论基础,提出完善我国税收立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我们在修改宪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考察自1954年宪法以来的修宪历程,并着重剖析历次修宪的意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我国宪法修改的经验和局限性,从公民基本权利、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修宪程序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现行宪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