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内地与香港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准确把握两地贸易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推进相互间贸易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1997~2006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内地与香港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处于较低阶段;从结构上看,两地间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阿接地反映了中国内地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的位次.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香港回归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分析认为,香港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大都市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已经形成了国际商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航空物流中心、国际科技资讯中心的地位.香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作用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为内地提供优质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内地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支持内地金融国际化,带动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客观评价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新时期发挥香港的优势,促进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2000~2008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研究发现,内地与香港的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其他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  相似文献   

4.
CEPA是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其第7条规定内地与香港之间互不实施反倾销措施。香港自由港的地位使我们有理由担心在CEPA零关税下来自第三方的产品可能涌入内地进行低价倾销。即CEPA下的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存在发生倾销的贸易风险。CEPA及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主要依据原产地规则对此进行了防范。但依然存在漏洞,应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国内许多学者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对产品内分工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现状的分析;二是运用产品内分工解释对外贸易相关问题;三是研究产品内分工对我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四是分析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状况.文章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当代新型的国际分工已经出现某种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或区段,在空间上分散化地展开到不同国家和经济体进行,波特提出的基于传统行业间、行业内分工的培育企业竞争力的"钻石理论"已经部分失效或完全失效。本文从全球网络分工视角全新考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并讨论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产业分工从产业和产品层面深入到产品生产过程的区段、环节和工序层面,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新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并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关系的调整和重构。目前有关产品内分工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括:产品内分工的称谓与内涵、度量、内在机理。找出产品内分工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将会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产品内分工是中国外贸从1994年开始连续16年保持顺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内分工所引起的世界经济活动的新变化为中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而扩大了中国商品出口的范围和数量,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的衡量指标,即垂直专业化比率对中国外贸顺差产生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存在“锚货币”选择的问题。经济谐动指数分析表明,东亚适宜采用“内部锚”,而不宜采用外部“锚货币”,美元作为域外货币不适宜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锚货币”。日元国际化程度不高,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使得日元难以发挥东亚“锚货币”的作用。而人民币尽管暂时还不能充当东亚的区域主导货币,但中国经济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经济高度关联并已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也要大于日本和美国,同时,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逐步改革,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公信力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是东亚区域合作中最有潜力的“锚货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上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增加值和就业进行了解构与比较,发现中国资本与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失衡日趋严重,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在技术密集型产品GVC收入的分配上,资本与劳动力的失衡问题更为严重;中国的劳动力收入更多是由低技能劳动贡献,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高技能劳动力的收入份额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进一步下降. 在就业方面,中国制造业产品GVC就业大部分是在初级产品部门,服务业部门的就业比重相对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较低,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价值链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GVC就业的技能结构劣于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但高技能劳动力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参与GVC分工对于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以及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