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不仅能够在总体上度量国民产出和收入规模,也能够在整体上度量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状态,因此本文应用我国1992年以来GDP的季度数据,对趋势变量和季节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并在回归扰动项中引入ARMA模型来反映周期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城镇中等收入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0年省际横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中间阶层的收入份额表现出线性下降的趋势,实证检验拒绝了库兹涅茨倒U假设。相对收入水平的下降,表明该阶层在经济增长中获得了利益,但分享份额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政府财政控制、税收调整、公共投资和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中等收入阶层未发挥显著的作用,而存在一定影响的“国有经济投资比例”和“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处于相对下降的趋势中,从而造成该群体相对收入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我国GDP含金量和房地产泡沫都是当下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将二者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以现有GDP含金量概念阐释为基础,探索性度量了我国房地产业GDP含金量.其次,把GDP含金量引入房地产泡沫测度研究中,提出房地产泡沫研究应该加入供给质量分析、采用有含金量的GDP数据、优化收入指标以及对市场修正法再修正等刍议,以完善房地产泡沫现有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4.
依据相关理论,运用SPAERMAN相关检验、线性回归等计量方法及1985—2011年面板数据、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研究期内除个别时间段内出现了就业份额的"逆趋势变动"现象外,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二、三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偏小,且第二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远小于第三产业就业份额的人均GDP弹性系数;就业因素对人均GDP存在总量性及结构性双重影响,且两种影响分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资本要素在广东省流通服务业中的使用和配置效率问题,首先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历年广东流通服务业中各行业以不变价计算的固定资本存量,再以收入法估算出历年行业的资本边际贡献份额,并计算了行业的不变价增加值,在此基础上估计出1993年~2003年10年间各行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结果表明:这些行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在这10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即资本的使用效率在提高,但交通运输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偏低,且行业间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增大,行业间资本的配置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大口径宏观税负受制于制度外收入数据而与IMF成员国不完全可比,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不能进行国家之间的比较.基于财政收入统计层面的三种宏观税负都不能准确度量我国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和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多少,应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度量我国的宏观税负.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我国宏观税负高于发达国家,而基于IMF政府收入口径的我国宏观税负则低于IMF成员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正处在快速的转型时期,无论是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结构还是劳动力结构,都在不断调整和整合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诱发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 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同量产出所吸纳的资本份额呈上升趋势,而所吸纳的劳动份额呈下降趋势,同量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要素收入份额演变的研究逐渐增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逐渐向按要素分配的变迁,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的相关文献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给予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需求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利用1997-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保险需求区域差异进行度量和分解。Theil指数分解结果显示,东中西部人身险需求的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内差异的贡献呈缓慢缩小趋势;东中西部财产险需求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处在相对平均的阶段,整体上均无明显的变动趋势。Gini系数分解结果表明,险种贡献率与险种保费收入份额基本上是一致的,寿险成为对差异贡献最大的项目,不同险种贡献的变动趋势并不一致。我们对影响保险需求区域差异的因素所做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解释差异的最重要因素,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居民金融资产、社会保险水平、经济开放度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区域差异形成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会恶化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分配制度下,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有悖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梳理了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与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方法。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既有经济发展,全球化,产业结构变迁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劳动力议价能力等微观因素,还有政府行为的影响。最后对现有研究作出了简要的评析,指出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格局,反映了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社会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当前我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中,住户部门所占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文章从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以及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方面,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失衡,及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通常会导致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而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受劳动力市场竞争状况、工人内部团结能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政府的劳工保护力度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导致美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原因,可以总结出,实现劳动收入增长与社会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研究中“资本侵占劳动”是导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论断,本文沿着新古典理论框架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重新梳理,引入行业准入行政管制为情境变量,研究在此奈件下要素收入占比变化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随着行政管制带来的垄断的加强,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份额均下降,但其相对收入份额不变;相对地,垄断租金份额增加,同时侵害了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经济主体都在分享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然而,各经济主体分享的程度相差甚远,作为生产和消费主体的居民,其收入份额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文章主要以我国1992—2008年资金流量表数据为依据,从影响居民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2011年山东省旅游业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灰色关联度为度量指标,对影响山东省旅游业的相关因子进行定量测算,可知影响山东省旅游人数的三大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和职工年平均工资;影响山东省旅游收入三大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实证的角度揭示了山东省旅游业发展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山东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为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变化、先进技术输入地的现况及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情况的存在,是江苏省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三大主要原因。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从长期看,需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更好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短期看,需要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劳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痉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是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和价值创造中做出的“贡献”。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原则,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巨额的贸易总额带动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流动,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采用转换成本函数法,结合面板数据GLS估计方法,对1997年~2009年国际贸易对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得到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的隐性影响.与理论预期相悖的是,研究结果表明: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增加对劳动的相对需求、提高工人的工资收入份额:SS定理在中国的适用性有待考证.文章试图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角度去寻找提高工资收入份额的途径,为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下降明显。大多数国家的劳动报酬份额也呈下降趋势,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劳动份额明显偏低。其原因既有国际特征的一般性,也有中国问题的特殊性。通过建立长期动态模型对中国劳动份额变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失业压力是导致中国劳动份额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经济主体都在分享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然而,各经济主体分享的程度相差甚远,作为生产和消费主体的居民,其收入份额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文章主要以我国1992--2008年资金流量表数据为依据,从影响居民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