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粮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和战略物资,粮食问题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事关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大局。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国家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粮食“直补”改革,从目前的改革进程看,“直补”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作为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粮食“直补”由于其复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深入细致地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对于此次粮食“直补”的顺利实施和进一步深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据上海市粮食局的负责人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两次提到了粮食问题,在听取上海市负责人的有关汇报时,胡锦涛总书记向上海提出了“两个必须”:必须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必须保证一定的粮食储备。  相似文献   

3.
指出当前在构建“一主多辅”粮食多渠道流通体制方面存在着四个基本障碍:传统粮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粮食供求波动;粮食市场体系不完善;粮食市场法制不健全。分析了这些障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一主多辅”粮食多渠道流通体制时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经历了“布朗旋风”冲击之后,我国政府对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要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粮食安涵义和基础上,考察了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剖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四个不利因素,进而提出了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粮食流通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买方市场的要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如何改革不合理的粮食流通体制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粮食流通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结合江苏一年来粮食行业改革的进展情况,提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应重点选择的几项对策及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决定浙江从2001年起取消粮食定购,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这是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本文从浙江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浙江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必然性及其主要障碍,参照国内外粮食流通的基本做法,提出从省情出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经济制度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决定浙江从2001圻起取消粮食定购,定行粮食购销市场化,这是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的战略资源,本文从浙江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浙江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必然性及其主要障碍,参照国内粮食流通的基本做法,提出从省情出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经济制度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总结新中国粮食工作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2009年10月16日-18日,由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南京财经大学联合主办,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粮食工作成就和经验座谈会”在南京财经大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长期从事粮食工作的老领导、劳动模范、粮食经济学会和粮食行业协会的负责人、粮食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粮食危机看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粮食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我国这次没有跟着全球一起闹“米荒”,主要得益于近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正在逐渐走弱。为了牢牢把握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整合力度,切实调动和有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粮食购销制度变迁及其过程中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思考。认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前粮食的产权结构被认为的“残缺”,导致企业无责任、地方政府有限责任、中央政府无限责任。因此,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合理配置粮食产权结构、还粮食以其本来面目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推动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与省市自治区粮食物流的规划工作,提升现代粮食物流理论与实践水平。2004年10月23~24日,由南京财经大学主办、由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现代粮食物流理论与专项规划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中储粮管理总公司以及江苏、辽宁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发改委与粮食部门的负责人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北京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后,农业和粮食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详尽地分析了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就我国农业和粮食业的全面,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粮食收购资金存在的隐性流失现象影响了收购资金持续稳定的封闭运行。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统一协调,从粮食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粮食销售相辅相成。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粮食购销企业的销售不可避免地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但新的粮改政策又创造了粮食销售的大好前景。可以说,粮食销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了“粮食安全”这一事关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要命题。进而认为中国粮食安全这一战略范畴的基本涵义应当是在保障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粮食储备的动态合理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二市场的调节功能,实现相对充裕的粮食供应能力,并妥善解决低收入人口与受灾人口的购买问题,以确保全国人民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满足其生存与健康发展所需粮食的物质和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6.
根据调查,说明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敝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企业自身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障碍,并就如何落实“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百业之首,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鉴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们历来是把土地产出率放在第一位,往往导致粮食生产的高产低效.粮食产量的“十一连增”,既标志着我们粮食问题的基本过关,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粮食生产的忽视.站在新的起点上应如何谋划粮食发展问题:一方面要把满足粮食需求的立足点由高产出、低效率转向高产出、高效率,以增强对粮农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克服盲目乐观的麻痹情绪,认清保障粮食安全的艰巨性、复杂性,完善措施,健全政策,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切实把粮食安全把握在可掌控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总格局中相对滞后,目前实行的“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大政策在现实中遇到了许多麻烦,并引发了腐败和低效率,对我国加入WTO的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外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已到了必须坚决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省,“入世”必然要给吉林粮食生产和流通带来冲击与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主动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采取相应对策,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加快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投资》2009,(10):15-16
为贯彻落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粮食规划》)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2020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的实现,我委决定实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