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栋生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35-39,67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该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目前高速增长的经济态势下,城市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区域发展的实践问题出发,以安徽省合肥市的滨湖新区为例,阐述其发展的根结,过程到近期成效,来反映边缘地区的发展潜力以及如何与中心区域和其他的区域的协调合作,共同发展。最后从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城市整体区域的协调。整体策划,使得城市区域正式进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市场型和政府干预型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区域经济协调模式。本文借鉴该模式,结合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任务,确定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内涵,以及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7.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通过政府协调与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整体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地区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机制,为此,要确立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机构,完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对区域利益协调问题的忽视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性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的协调稳定发展。区域利益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以及利益辐射扩散机制的缺乏。为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谐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体系,完善区域经济利益机制制度化建设,并遵循层次性原则推进区域利益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有效率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要素,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界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协调发展的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