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马克思对“人的行为的根本制约性问题”的有关论述为基础,从人的需要、人的个体性及其与人的行为的根本关系入手,引出个人需要转化为个人利益、(个人)精神利益的辩证性质、行为动机与行为客观性质的复杂关系三大论题,为行为定势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这一论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共同危险行为的主观要件上,非致害人也需要有过错,但是致害人与非致害人的过错内容不需要完全一致,共同危险行为人间亦无意思联络.在共同危险行为的客观要件上,共同危险行为不需要具有共同的一体性,危险行为在造成人身损害时需要实际存在,在造成财产损害时则不需要,并且共同危险行为并非要有特定的指向.共同危险行为中的因果关系应该是择一、推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要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基本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基本需要应该由外界给予满足,而发展的需要必须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诚信教育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育行为的目标之一。诚信需要独立人格和基本的社会道德,是人的重要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关注教育其中有一项是关注诚信的教育行为。突出诚信方面内容的教育,既是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的受教育者的崇高教育目标,也是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对“人的行为的根本制约性问题”的有关论述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律做进一步的理论开拓,力争在这个问题的理论逻辑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个问题。从分析人的需要、人的个体性及其与人的行为的根本关系入手,继而引出个人需要转化为个人利益、(个人)精神利益的辩证性质,行为动机与行为客观性质的复杂关系三大论题,为行为定势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这一论题奠定理论基础,最后总结归纳出人的行为最一般、基础的规律及其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6.
善和恶是人性中的两个基本维度。基于人性恶会导致利己行为,并会为一己之利而损害他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维护正义。基于人性善会产生利他行为,使得人与人之间友爱和睦,因此,我们崇尚人类的美德品质。本文从人性出发,完整地解读了斯密思想的法律观、道德观和经济观,揭示了斯密心中完美的理想社会和人类自然秩序,阐述了斯密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启迪和意义。文章最后揭示了为保障实现理想社会的三条自然法则:正义的法律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外在规范;公正的旁观者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心监督;在平等和自由条件下追求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7.
初探行为心理学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与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特定的环境与场所,人的许多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是活动和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无人参与的空间毫无意义,空间最终要服务于人。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心理的因素,根据人的需求、行为规律、活动特点、心理反应和变化等进行空间的构思,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的需要与行为激励为切入点,探讨企业应如何根据人的需要层次开展行为激励,提出了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岗位、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等激励方法,试图最终在协调企业目标与个人需要的前提下实现两者目标协调与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9.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它是主体对不同教育价值方案的一种倾向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本文通过教育价值取向的界定以及对人的本质特性和人本位的教育价值的分析,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社会与个体的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使素质教育达到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并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对行为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现状、主要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阐述,并加以评析。认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对人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它将心理学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打破了主流经济学的界限及视域,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前提既提出了挑战,也进行了拓展。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在法律的框架下去实施自己的行为。随着社会整体法律意识的增强,发改部门的经济管理行为尤其是核准和备案行为,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通过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内涵,指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学习研究组织行为学,这既是党的理论研究与思想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类。国家作为一个理性的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与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有着极其类似的特征。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展现了不同侧重的国家利益需求。本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当前中国的国家利益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展望,为国家利益的界定和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纪中叶,国外管理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就比较重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近些年来,国外有的学者认为,沟通、协调和激励,是领导者的主要领导活动。而其中的激励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现代领导实践中,领导者激励下属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改善认知,指导人的行为;二是端正动机,影响人的行为;三是满足(合理)需要,激发人的行为;四是设置目  相似文献   

15.
需要层次理论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花  范泳 《现代经济》2007,6(5):50-52
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而相对最迫切的需要会成为激励人行为的动因。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地位,政府的举措应以调查、研究农民需要为切入点,准确把握农民需要,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适时调整,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欲达此目的,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广大的现实需要。只有掌握人的需要才能引导需要,只有满足合理的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一、需要是人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贫困的本质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贫困的认识及其研究,主要是基于物质层面或经济及意义上的认识,强调的是绝对贫困,贫困被视为一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不发达的状态。其实,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虽然贫困的经济原描述和分析,能给人们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明确的数量指标,有利于政府机构的政策行为,以及对反贫困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但是,由于它强调贫困的经济学愿意,注重贫困的经济行为的分析,因此,往往忽视了贫困的主体-贫困者自身的特性和其社会文化的属性。贫困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概念,必须以人为主体来加以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剖析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及其局限性,并揭示了马克思经济学关于人及其行为特征分析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性会出现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行为的背离,组织中的个人基于私利行为,往往会影响到组织中集体物品的供给。然而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人的需求呈现出五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在其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时,开始有了与组织目标相契合的需求,因此组织如何协调员工个人需求与组织的发展,实现组织集体物品的最大化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性会出现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行为的背离,组织中的个人基于私利行为,往往会影响到组织中集体物品的供给。然而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人的需求呈现出五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在其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时,开始有了与组织目标相契合的需求,因此组织如何协调员工个人需求与组织的发展,实现组织集体物品的最大化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