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以南昌市为例,从"游憩意象综合体"运行的4个主体要素,即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出发,对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合肥市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努力澄清3个认识误区,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紧扣实际,以规划为龙头、以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产业为支撑、以公共产品为抓手、实现城镇化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良性互动,扎扎实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即转移人口获取城市居民身份与权利、空间资源及实现城市社会空间融入的发展过程,也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伴随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与市民化历程的前行,涌入城市的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进程中面临地理区位空间的非公正分配,城市社会人文空间的非公正包容及城市权利非公正赋予的城市空间正义缺失困境,这些都严重阻抑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从空间正义的理论视角出发,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空间融合与重构,以"城市包容"的思维推动转移人口城市空间的变迁发展,以法律原则、制度保障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权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休闲正悄然兴起,城市社会的时间空间正在进行一种休闲性的建构。休闲在城市社会生活中从原来所扮演的"边缘角色"逐渐变成了"时代主角",构筑城市休闲空间,优化城市形象,已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休闲空间要遵循人性化、可持续性、多元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性尾随全球化进入了世界各个角落,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的联合深化了资本主义总体性生活方式向全球的扩张;"空间"一词的内涵不是与时间二元对立的中性的、客观的物理学概念。相反,它是一种流动的、辩证的社会产物,是近现代社会历史变迁的场所。本文以中国城市住宅的变迁历程来说明现代性背景下空间在变迁中是如何与时代互动与时间协作,如何建立想象——同情的空间,以增强空间意识为在转型期的中国分析研究社会变迁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以期中国能够稳健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66个具有高铁客运站点的非中心城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有助于促进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第二,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与其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水平。第三,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铁带来的可达性改善能够对当地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本地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高铁可达性改善不仅会抑制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同时也会对与该城市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公共性视角加强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对于提升城市活力,及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有着深远意义。本文先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本质,接着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缺失公共性的表现,最后提出解决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众创空间内涵的研究学术界并未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导致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成果参差不齐。研究在系统梳理政策文本和现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众创空间的内涵给予了明确界定,并对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差异做了详细分析,回答了决策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何为众创空间"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总结概括了众创空间的类型和盈利模式,指出"综合生态型"和"产业链型"众创空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成熟众创空间的收入来源应当来自于其专业化的创业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去工业化发展阶段,旧工业空间被放弃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会导致城市原有的生产关系网络、密集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历史文脉受到破坏,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对高端资源的恶性争夺。文章选取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威廉斯堡作为案例,对比分析了纽约中心区与威廉斯堡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发现:城市“创意”新经济所意味的灵活性、创造力和创新特征也往往存在于旧工业空间,但容易被忽视;旧工业空间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能有效配置城市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合理发展;旧工业空间的利用与保护,对于城市产业高端化和服务化的良性、均衡发展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广东阳江刀具小镇、广州海珠区创新岛、广州荔湾区广钢新城以及肇庆新能源汽车等案例,就我国如何进行旧工业空间保护、激发创造力和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等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方水土一方人,城市中的水,默默调理着城市自然环境,经年养育着城市风土人情。城市滨水空间以其独特的地理性质,众多的自然优势及和谐、历史积淀深厚的物质特性,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占有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魅力,推动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的重要位置。为更好的规划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我们通过对各地成功案例经验的探讨,提出几点让城市与绿色空间共同发展的规划建议,以其为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同济大学建筑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许凯博士在2014年第1期《城市规划学刊》上发表题为"城市规划在产业空间移位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伦敦、汉堡、鲁尔区和维也纳为例"一文,认为在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城市产业空间发生空间移位,呈现新的分布特征,引发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转变。对于一些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强度、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各市的科技创新对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市的科技创新对邻近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科技创新空间外溢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金陵制造局工业建筑遗址群空间置换为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探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基于城市记忆构建体验性强、互动性高的集文商旅一体融合的当代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兴产业战略的实施,原有的产业空间布局已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要求。产业空间在形式上在向经济开发区、专业工业园区、大集群化发展。空间位置上向城市郊区发展,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化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原来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空间塌陷,引发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新社会空间的重构及与新产业空间的耦合值得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但城市内部空间的区隔却日益明显。表现为由行政规划、社会分层与污名化的引发过程,分别显示了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间居住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区隔状态,其背后是作为结构性力量的权力、资本与文化的强势操控。实践空间是结构与民众互相构建的开放与包容的空间,深深契合了城乡一体化多种属性空间资源平等的理念,因而能有效消解城市内部的空间区隔。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但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如何影响微观企业动态成长的实证研究仍相对匮乏。基于"规模借用"与"功能借用"视角,探讨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优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成长,并且这一影响会因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生命周期阶段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对处于东部城市群、成熟期阶段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企业作用会更为显著。进一步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产业互动关联效应"、"产业多样化集聚效应"和"市场准入提高效应"传导机制来影响制造业企业成长。研究结果为检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微观企业成长之间的"产城融合"关系提供了研究支持,也为地方政府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及土地利用压力逐渐涌现,如何使城市绿色空间用地有效利用并发挥其重要生态效益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在综合分析梳理城市绿色空间理论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和公共健康两大关键问题出发,通过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应用研究情况。现有理论和技术方法不足表现为未能充分实现多学科融合,与数字技术景观等前沿涉及较少。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从空间规划、数字技术及定量研究深入展开,完善绿色空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呈现互动特征。城市空间变革在关注城市功能性、物质性发展的同时,浓缩了丰富的社会文化意向。从老工业城市转型来看,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景观和公共设施的打造,更是多元主体参与塑造城市精神的互动场所;公共空间不应只是消费场所,更应是公共活动中心和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源泉。在城市发展中,包括公共活动空间、公共交通等生活设施,应成为城市关怀人、陶冶人的主体,在开辟新的空间形态的同时,多重空间的拼贴和意义营造也应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