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民法典制定工作的展开,关于民法典的体系问题在学界是众说纷纭,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格权是否要独立成编。人格权作为一项新兴的权利,在德、法等国家的民法典中规定甚少。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格权制度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人格权独立成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不揣浅陋,试通过本文论述人格权独立成编。  相似文献   

2.
人格权禁令作为《民法典》规定的全新制度,开启了人格权保护的新方式。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规定与人格权禁令相衔接的程序,亟需将其与现有类似制度进行比较以明晰其功能定位。通过分析发现,人格权禁令和行为保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度,而与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人格权禁令兼具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的特征,既包含实体法性质也具有程序法性质。故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尽快根据人格权禁令的属性特点进行程序设计,以确保实现人格权禁令制度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知识产权规范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法中,知识产权是重要的私权类型,我国民法典理应对其予以适当规范,但知识产权法具有高度不稳定性,且其规范体系的独特性使其很难与民法典的整体兼容,所以知识产权规范不宜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明智的做法是在总则编的“权利客体”与“权利救济”两章中对知识产权作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以人格作为法律主体是否适格的判断标准,人格理论肇始于罗马法,罗马法中法律人格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人与人格分离,《法国民法典》以自然法观念上的"理性"作为实定法中的人的依据。《德国民法典》上的"权利能力"概念,是由实定法所界定的法律人格的适格条件。而关乎于我国的人格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法律人来共同见证。  相似文献   

5.
侵权行为法是规范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不法侵害公共财产、公民和法人财产或人身权的法律工具。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在民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已被纳入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中国民法法典化,为侵权行为法的完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侵权行为法应从债法中分离出来,成为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独立一编。侵权行为法的独立,既是完善我国民法体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侵权行为法得以不断完善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杨怀育 《大众商务》2011,(11):121-121
人格权商品化制度构建重在保护人格权商品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对当前我国司法实践做出明码的指引,也是对我国人格权法理论的做出有益的完善。本文阐述人格权商品化制度中的理论基础、厘清法律关系要素并对立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继合同、物权和民法典的编制体例之后,人格权在这两年来成为了民商法学界的新宠,受到了很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笔者在研究《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立法体例的理论和历史原因之后,对我国未来民法典中^格权的体例编排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就此希望能对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刍议环境人格权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发展,环境人格权也被赋予了独特的研究价值。我国对环境人格权概念并未形成统一认识,这对主体完整人格权利益之保护及环境权的落实极为不利。为完善我国人格权法理论体系,必须对环境人格权概念做出准确定性。从研究环境人格权的缘起出发,对环境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大数据统计遍布政治、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数据信息的统计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益处,但同时也使得个人信息安全存在巨大的风险。因此,个人信息权的发展和保护显得越发重要。当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虽存在一些相关规范,但是有关个人信息权的专门法律仍没有制定,在司法实践上对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看法也是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与人格权经常密不可分,但由于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人格特征,是一种新型独立的人格权,故不属于一般人格权。个人信息与隐私之间存在一定重合关系,但个人信息的概念远远大于隐私权所包含的范围。在我国立法中,对隐私权有明文规定,对个人信息的规定少之又少,因此不能将二者混同。个人信息权应该有其单独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其概念、范围、内容、保护机制以及责任承担等问题,使得公民个人信息在受到侵害时能够真正得到有效、合理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时代需要信息的流动和分享,但不能牺牲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立法应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与合理使用两个方面进行规制,分清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的正常合法利用之间的界限,在未来的《人格权法》中应该给个人信息权独立的法律地位;应针对个人信息权中涉及到的具体的、专门的、特殊性的问题,制定《个人信息权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关于个人信息的完整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法是人法,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终极源泉,民法正是出于对人的价值和尊严保护的实际需要而设立了一般人格权制度,充分保护、尊重人格.一般人格权制度的确认,对于保护特定的人格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2月26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得以人格权利受到侵害为由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出发,质疑这一规定的合理性,并指出那种仅以自然人的生理特点为由而否认法人人格权的说法是武断和片面的。为了真正地实现损害赔偿制度的目的,切实充分地保护法人的人格权利益,精神损害赔偿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的侵权行为法还不是独立的法编,把它作为债法的组成部分已经不合时宜。而在未来的民法典中采用何种结构模式是争论的热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侵权法的结构模式都有其优点及还不太完善的地方.值得我们拿来借鉴。应充分吸取其长处,制定我们自己的侵权行为法。  相似文献   

14.
环境人格利益作为人格的应有内容,是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或者条件。它体现了人对环境资源生态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需求,包括环境物质性人格利益和环境精神性人格利益两个方面。在现行的民法制度无法对环境人格利益提供全面保护的情形下,应当将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人格权独立为一项具体人格权。这不仅是现代人格权的发展趋势,也是环境权私权化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相比,环境人格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它是一项总括性权利,具体包括生命安全和健康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宁静权、眺望权和景致权等。鉴于环境人格权的特殊性,对环境人格权的民法保护也具有保护限度和保护方法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法人人格权与自然人人格权具有不同性质,法人人格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构造,是为了保护自然人以团体形式存在的人格利益。在人格权的基本构架上必须坚持以自然人人格权为基本形态,只有在相应的自然人人格利益可以经历团体性的转化,能够为个体作为团体成员的方式来享有时,相关的人格利益才可以构造为法人人格权,从而通过保护法人人格权,来实现对团体成员的特殊形态的人格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实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出让土地经营权。这是我国首次从立法层面上明确了农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出让。但与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相关法律问题必须明确,相关法律规定有待统一修改,以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留置权属于广义的民事自助行为范畴,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将留置权界定为物权属性,限制了留置权保障债权实现功能的有效发挥。未来民法典应比照《德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债法总则编"中增设债权留置,适度剥离物权留置与债权留置,整合与重构"民商合一"体例下留置权的一般化条款与特殊性规则,使债权人留置权在法律制度上得以有效的引导与规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德国民法典》编纂背景的阐释,论述了我国要制定民法典的原因及条件,明确指出我国目前是需要制定民法典的,但民法典的制定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法律制度。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对典权制度的存废存在诸多争论。新形势下,重建典权制度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也是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关于代住继承的发生条件和适用范围的规定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国家代位继承制度比较,从中了解各国代位继承制度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代位继承的性质,在民法典制定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代位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