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银行业监管都是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其不仅关系到金融行业的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着眼于我国银行业正式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现实,从我国银行业监管环境变化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监管在全面开放的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监管须排除受利益集团干扰的可能,以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其总体目标。银行业监管者以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作为实现监管目标的主要手段,但这两种监管手段对银行业、消费者以及社会整体的福利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哈伯格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实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银行业监管者为维护银行产业利益而偏离了监管目标,即中国银行业监管目标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国银行业贷款增长过快并处于高位运行。对此,笔者认为,国家可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改变银行的边际收益水平,通过影响银行补充资本的行为来调整其信贷行为,建立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投放调控体系、开发影响短中期利率的政策工具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银行业监管都是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其不仅关系到金融行业的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着眼于我国银行业正式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现实,从我国银行业监管环境变化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监管在全面开放的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结构存在金融经济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所有制结构、业务结构、信贷资源分布和监管不健全五个方面的失调。应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改善监管体制,改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论述2005年我国经济金融在加强宏观调控取得了成绩、金融市场特点和经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础上,对2006年金融部门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运用信贷,利率杠杆作用,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提高质量基础上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出了十点对策与建议,笔者针对跨国公司已垄断和控制我国一些产业和银行业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面临被别人“卡脖子”风险,提醒国人要牢记波兹南斯基的建议,即我国“政府须采取措施,一定不要让外国所有者占据主导地位,接管经济”,重演东欧国家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中长期贷款快速扩张是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安康市为样本,依据1998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中长期贷款增长的特点、体制性原因、负面效应,得出基本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加快了银行监管体制建设,包括调整和充实监管机制,制定法律法规、通过非现场监督和现场检查加强执法力度。但是,要有效监管迅速变化中的银行业,提高金融监管业务水平,有必要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专业银行体制向全能银行体制转化和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加剧。我国从1998年开始,银行也正在经历相应的结构变化。银行业的结构变化使现行的银行业监管制度面临功能型与机构型,监管有效性和监管的国际协调三大挑战。新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将是在尊重现实与考虑未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法律依据不完备,监管制度与模式存在缺陷,监管工作重心不到位,监管手段不完善,外资银行享受过高或过低的国民待遇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制定《外资银行法》、加强与母国监管方面的合作、加强银行业的自律管理等,以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个案的实证分析可知,货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银行业信贷能力的提升,但同时存在银行业机构信贷支持不足、对部分政策反应滞后、信贷两极分化突出等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从改善区域经济环境以及地方政府、中央银行以及银行业机构三方面的配套改革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7-2001年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银行业的确存在规模经济的结论,但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反而出现效益递减的现象.即规模不经济。我国银行业存在着最佳规模区间,本文从规模经济效应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银行业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银行自身和小企业互利共赢,促进定西市经济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组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改进小企业信贷服务活动.活动以培育和扶持成长性好的小企业为目标,创新信贷栽体,拓展服务领域,改善和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彭钰 《大众商务》2010,(12):21-21
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低碳经济理念盛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对银行业来说,支持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文章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殊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中的风险与机遇,进而提出拓展其"绿色信贷"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监管失灵、激励相容与我国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是一种激励不相容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稳定,但这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具有金融压抑的特征,既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又增加了银行部门的监管服从成本,监管效率低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给予银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监管者形成良性互动,既维护了金融稳定,又给予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英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并金融监管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本通过对英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分析和评价,并借鉴其成功做法,提出改革我国金融监管框架,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方法和监管手段的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和世界银行业监管发展新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低碳经济理念盛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对银行业来说,支持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文章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殊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中的风险与机遇,进而提出拓展其"绿色信贷"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怯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干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但不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令后货币政策的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1989~200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监管效果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并对银行业监管进行维度细分。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业监管总体上是有效的,促进了银行业业务规模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经营效率,降低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水平,但具体到监管的维度上,“政府拥有银行的比例”检验效果不明显,“市场力量参与监管”不是很理想,还需要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20.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随之步入下行调整期。但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支持下,银行业发展既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面临新的机遇和市场机会。本文通过对2008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回顾,分析2009年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市场机遇,为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