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茶经》是一部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古典茶文化著作。既强调茶学信息的准确传达,体现出科学价值;又在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上独具特色,蕴含着浓厚的美学价值。因此译者对原文美学意蕴的传达不仅要"达意",还要"传情"。通过对原文的质朴美、形色美、辞格美和画面美的分析,探讨了《茶经》美学意蕴在译文中的成功再现。也说明"达意"和"传情"不失为再现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相似文献   

2.
想做出优秀的具有文学价值的译文,应从对源语言材料的深刻解读和审美开始。完全把握原文的“美”的精髓,对于译者是否能更好诠释出原文的“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证明了审美客体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应领悟原作的美学特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审美经验,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取得了辉煌的诗歌创作成就。在他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处处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生活的坎坷以及现实的黑暗都没有改变济慈积极的人生态度。独到的美学理念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济慈产生了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物质载体,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赋予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灵魂与品格。"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中和之美"的美学标准、"三纲五常"的礼制尺度等造物思想对古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思想观念共同构筑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气质、美学意蕴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5.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但其英译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品.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翻译美学角度研究《楚辞》英译是可行且有意义的.翻译美学涉及神似和形似这对美学命题,具体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格律及风格等诸多方面.从卓振英译的《大中华文库·楚辞》中看出,“以诗译诗”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了全值再现原诗所蕴含的美,译者应该采取诗化译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水浒传》的勇武之力既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正面本质力量,蕴积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最富于反抗性、人民性的传统,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同时,《水》的勇武之力构成了以冲突为基质的美学形态;形象地显示了构成个体生命形态美的强悍、刚勇、奋进的特质.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水》这部伟大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大师。在他的代表作《101/2章世界史》中,巴恩斯用非线性结构谋篇布局,以《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为基本意象贯穿十又二分之一章故事。在第五章《海难》中将"梅杜萨号"遇难这一历史事件和以此为创作题材的籍里柯的名画《梅杜萨之筏》并置,从而诱发读者审视并思考历史、艺术与真实三者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巴恩斯所倡导的艺术应该是"真"与"美"的统一、现实美应高于艺术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苔丝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女主角。她的悲剧源于其出众的容貌和高尚的品格。从苔丝之美的角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更能深刻体会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词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愁情词始终以女性视角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即闺中少妇之幽怨美、颠沛流离之哀怨美、殷殷思乡之凄怨美。  相似文献   

10.
格式塔心理美学是在格式塔心理学之上发展而来,文章根据格式塔心理美学中"整体大于个体的总和"的审美意向,在阳朔"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之美之上,探讨阳朔山水的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1.
庸人选唐诗在唐代是一种风尚,其总数达100多种,流传至今的仅十数种,大多数研究者的兴趣集中在《河岳英灵集》、《箧中集》等,对《国秀集》则较少关注。本文考察了《国秀集》的编纂与流布情况,并从具体作家作品的入选以及诗歌的体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集的选录标准是“缘情绮靡,彩色相宣,风流婉丽”。从而对某些关于《国秀集》的微词进行了辩驳。  相似文献   

12.
文化缺省即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要进行跨越文化缺省的重构。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对文化缺省进行了补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词家论者仅从词与音乐协不协律来区别婉约派与豪放派,有失偏颇。豪放派突 破音乐的局限而写词的原因,必须从时代环境、社会生活、个人气质等方面去分析。婉约派与豪 放派在题材、意境和情调、表现方法、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对于读者都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 值和艺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活跃着一批颇为引人注目的年轻女作家们,她们以其惊世骇俗的文本内容和高傲不驯的反叛姿态,让众多评论家和读者为之侧目、震惊。本文主要从主体性在文本中的凸显性、在城市中蜿蜒盛开的菟丝花、意义好似扎紧口的气球、在女性艺术世界中的审美探幽四个视角切入,来探究当下女性文学创作话语建构的个性化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才华使温庭筠负有盛名,然而,由于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最后竟落得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坷终身的悲惨境遇。温庭筠的小说创作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温庭筠创作《干■子》的动机一是能悦众心;二是能抒己心。《干子》问世于晚唐时期,原书已不存,今人可从《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等旧籍搜罗佚文。《太平广记》录佚文33篇,王汝涛编校的《全唐小说》共收有33篇。  相似文献   

16.
波希米亚是西方19世纪以来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一运动的美学转型过程中,波希米亚文人波德莱尔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由于他的理论提升和文学实践,波希米亚由一种自由放浪的艺术家生活,真正成为一种诗学现象,最终蕴酿出20世纪以“生活与艺术边界溶解”为核心的先锋艺术原则。波德莱尔抓取了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核心,真正给予波希米亚主义意义转型,为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美学辩护。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就此打开。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统一的一种新闻文体,其美学价值与议论之诗有诸多相通之处,需要讲究文采,注重形象化说理,让理在趣中,趣因理显,使受众在兴味盎然的欣赏中感悟真理、明白道理,启迪心智。  相似文献   

18.
南朝著名诗人何逊 ,其诗以“清”著称。这种美学风格不仅对当时文坛浮艳绮靡之风给予了阻遏 ,而且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奠定了何逊诗歌美学风格在文学史上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文学"一直是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一段时期的文学,社会学家以政治角度和阶级立场分析,文学评论家从文学的本质出发,对其进行批评。两个部分中第一部分主要从叙述学中有关人物的理论,以十七年文学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分五个方面结合具体文本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二部分从文学接受中读者"期待视野"的相关理论进行理想文学形式的阐述,并与十七年文学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并最终归纳出十七年文学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诗英译在二十世纪美国的经典化不仅是由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原因,译文本身鲜明的节奏、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所呈现的美学价值也是其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因此翻译文学的研究应把译入语国家的文化语境和译文的美学价值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