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外部性根据强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和竞争外部性.利用我国2005—2009年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的动态外部性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来源是不同的;各种动态外部性与产业产出普遍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相同地理因素下,地方保护力弱的产业更容易从竞争外部性中受益;地方保护力强、对外依存度低的产业更容易于从专业化外部性中受益;多样化外部性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被视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集聚外部性效应的甑别与测定却尚存诸多争议。本文侧重于分析集聚外部性的时间性质,选取高技术产业的四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市、自治区2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长期动态特征。研究发现:(1)产业分布格局变迁确实引致集聚外部性效应发生转变,且2003年是效应发生变化的核心转折时点;(2)以2003年为转折时点,产业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对产业发展的集聚外部效应呈"U"型、倒"U"型或线性特征,竞争的集聚外部性效应则呈"U"型特征;(3)行业差异方面,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是集聚外部性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其决定了专业化和多样化外部性效应的动态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最大正向效应发挥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宜的产业环境,同时应重视各省份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不同所引致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3.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但其生产资源也可能被“集聚”到其他城市,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两种反向机制;城市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的发挥,而产业功能互补性的增强会强化“借用规模效应”和弱化“集聚阴影效应”。以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MAR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而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集聚阴影效应”强于“借用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强化而城市功能互补性的提高会弱化这种负面效应。在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层面,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但对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功能互补性的提高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十大城市群层面,产业集聚外部性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提高城市功能互补性;城市群发展要注重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和产业分工,并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非城市群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并改善交通通达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从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地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前为正外部性,金融危机之后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毗邻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提升。长期来看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也有正的外部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前间接效应损失大于直接效应损失,而金融危机之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区域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产业集聚理论框架下,基于区域(非全国性)角度和资本(非生产、贸易或就业)模式,对辽宁产业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辽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特征。影响辽宁产业集聚变动的各类因素中,衡量需求市场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变量对产业集聚具有最为重要的正向影响效应;而衡量运输成本的人均道路面积变量和衡量劳动力市场外部性的失业率变量均对区域产业集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产业集聚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区域经济获得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的源泉,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由于产业集聚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但政府的干预也可能产生失灵,因而本文将政府应该如何干预以及如何处理政府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作为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这一背景下,农业必须同其他产业一样依附科技与产业结构调整加以应对。本文以河南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现状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发展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现状,并通过实证分析明确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与阻碍因素,从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的决定性因素与地方政府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聚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组织的过程,通过集群中的集体学习、地理临近、相互信任和技术创新溢出等内生成长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演化的自发结果,是企业出于自身需要通过市场选择的自发过程,企业是产业集聚的主体,区域的人口、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固有条件"锁定"了在该区域形成产业集聚的初始形态。产业集群存在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外部性方面产业集群无法替代政府功能。政府是外因、影响者,通过影响促使企业产生集聚的成本,在公共产品和政策方面引导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围绕集聚的外部性,本文对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视野下的高技术园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三种较为成熟的理论 :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但产业集聚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一种新形式 ,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产业集聚有传统与现代之分。在新经济时代 ,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是一种现代产业集聚 ,这种产业集聚的载体是高技术园区的发展 ,现代产业集聚对引导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具有较大绩效。本文在一个产业集聚的视野范围内 ,循着产业集聚理论逻辑 ,结合我国高技术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其发展的多维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考察2005年~2012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14个省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状况,并根据空间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对14个省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类。研究表明:从地区经济增长来看,国家分量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经济增长的主因,而空间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在不同省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从产业经济增长来看,各省区的经济增长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海南除外),但各省区三次产业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从空间竞争分量来看,东部的江苏、福建和海南三省区的三次产业均具有竞争优势,而西北的甘肃、宁夏和东部的浙江、广东四省区的三次产业均不具有竞争优势。各省区可借鉴邻区经验,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强化竞争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组织形态—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空间集中即产业集聚成为了金融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对金融产业集聚内涵、特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一组织形态一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一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永德  朱祖平 《全国商情》2006,(11):15-16,119
产业集群所表现的强大的竞争优势,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交易的专用性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建立了企业选择交易实现方式的模型,对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在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济效应、资源共享与外部性效应、比较优势带来的循环累积效应、多样化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相互作用效应和增长极带来的扩散与辐射效应等方面形成的互动机理,并从二者的互动效应出发分析我国未来城市化战略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在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济效应、资源共享与外部性效应、比较优势带来的循环累积效应、多样化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相互作用效应和增长极带来的扩散与辐射效应等方面形成的互动机理,并从二者的互动效应出发分析我国未来城市化战略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