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重化工业化阶段难以逾越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消除其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两化融合的内涵构建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进的技术创新模型,利用2002~2010年中国各省市工业面板数据,着重探讨了重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与工业环境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较高的重化工业化水平有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更好的匹配与融合。(2)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抑制重化工业化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从而改善区域工业环境治理绩效。(3)国有企业有着更强的污染控制和碳减排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在降低污染的同时也会导致碳排放微弱上升,而煤炭消费占比、能源强度等因素不利于工业环境治理绩效的改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民众干预等因素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尚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了在重化工业化阶段依托两化融合实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正在进入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下,工业碳减排成为各政府工作的焦点。基于此,笔者利用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测度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五大区域2005~2010年工业碳排放绩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影响这些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层面来看,我国工业碳排放水平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工业碳排放绩效不平衡。另外,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工业规模结构、产权结构、轻重结构、“三资”工业企业份额等对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了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不同产业两化融合之路各异.本文围绕食品工业,从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出发,参照《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提出的两化融合评价框架,基于相关专利,从两化融合基础设施投入、融合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等方面,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和ⅥR脉冲信号响应模型,分析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推进食品工业两化深度融合,加速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见解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宁夏已进入工业化的前半段,工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中间位置,但宁夏工业化的“新型化”水平却处全国末位。“新型化”水平低已经成为宁夏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的障碍。本文分析了宁夏的工业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等问题,依据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特征及要求,结合宁夏工业结构的特点,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来提高宁夏工业化的“新型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全要素分析框架下利用环境技术测度了2003~2009年我国各地区工业碳排放绩效的静态水平、动态变化,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对影响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变动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处于上升状态,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在区域之间极不平衡;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其改善皆起正向作用,技术进步的作用力度大于技术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因素、能源因素、对外开放以及环境规制等对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拓展的Spengler纵向模型,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向东道国转移技术的条件和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创新的弱势,证明了重化工业化阶段东道国对资本化技术的重复引进是稳定均衡,提出只有政府干预才能加快资本密集工业的自主创新,实现重工业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时代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数字化,还需要智能化。研究包含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数智化影响机制及影响效应,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的重要主题。本文围绕新发展阶段的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问题,梳理数智化赋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数据验证影响机制的作用形式和作用效果。结果显示:数智化显著推动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其中,技术创新的赋能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数智化提升了工业信息化水平,也改善了工业产业链结构;在数智化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进程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赋能机制显著,但西部地区尚不显著。本文基于实际数据探究新发展阶段中国工业数智化战略问题,为推动中国工业数智化进程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型工业化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但关键是这条道路怎么走?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两化融合开启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途径,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当前,“两化”融合的重点是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制造的融合,增强智能装备发展能力;推进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推进信息化与资源、能源供给体系的融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信息化与知识创新的融合,增强社会知识开发和应用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并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考察了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碳排放绩效测算表明,行业整体的碳排放绩效在研究期内增加了7.8%,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效率则起抑制作用。收敛性检验表明,各行业碳排放绩效绝对收敛,即行业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FDI可以通过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和后向的垂直技术溢出对行业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了2001~2011年工业行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属于重度污染的行业主要以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主,属于中度污染的产业主要由重化工业和部分传统的生活资料制造业组成,属于轻度污染的产业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和清洁产业组成。无论是产业之间还是行业之间,污染物排放差异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增加研发支出以及国有比重增加与环境污染负相关,而企业投资规模、煤炭消费比重和外资比重与环境污染正相关,新世纪以来政府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作用明显。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十二五"工业减排目标,煤炭采选、造纸及纸制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纺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重污染产业和部分高耗能重化工业是重点监控企业,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贵州省围绕煤炭开发利用的重化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大、综合利用水平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机会成本的优化选择欠缺等问题.为此,以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煤、电、化产品综合一体化开发,对贵州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全国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两化融合发展路径。初步实践证明,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一我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信息产业为支撑,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效率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加快了消费品工业的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推动了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企业要生存发展,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两化融合”势在必行。本文从湖南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基本情况、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衡阳县推进信息化看“两化融合”促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其实早在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这样来看,工业与信息化的组合并非偶然,肩负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苗圩指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亟需抓好的重要任务.我国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正赶上了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必须走以两化融合为重要内涵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层变革.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我们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理论用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忽视了产业价值链利润占有率、主要产业控制率等结果指标和标准化普及率、工业精神等促成指标,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检验。产业实化假说用十四项指标来测算工业化进程,包括主要产业控制率、产业价值链利润占有率、劳动生产率、工人收入增长率、知识产权比重、工业精神等指标。运用产业实化假说可以判断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多项指标显示我国产业虚化问题突出,我国企业处于跨国公司为中心的外围圈层。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建设平等的公民社会、引导智力资源流向工业、培育工业精神等。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总结两化融合的成功经验,展示两化融合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于6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苏波,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财政部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我国碳排放强度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政府制定地区的碳排放政策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基于1995—2012年省际碳排放数据,在描述性统计及地区收敛性检验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较高,且中部省区间差异较大;从变异系数来看,地区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未出现缩小态势;我国地区间碳排放强度存在σ收敛、绝对收敛及条件收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则有抑制作用;要实现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关键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调整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相对偏低,两化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促进湖南省两化融合水平,加强湖南省两化融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本文结合文献查询和湖南两化融合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了基于区间标度的湖南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体系,并给出相应的指标权重确定和信息集结方法,有效丰富了湖南省两化融合评价理论研究。最后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提升湖南省两化融合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分析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旨在为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路,从而探索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道路。方法/过程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态势,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两化”融合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揭示现阶段“两化”融化的发展现状。结果/结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态势表现为:互联网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两者的智能融合及互联互通,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产业增长遭遇瓶颈、经历拐点等。基于此,可采取从顶层设计来积极引导、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增加投入构建信息人才高地、突破瓶颈实现产业规模化等措施来促进“两化”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