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赵新荣 《新智慧》2005,(3):28-29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外币业务核算可以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作为折算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作为折算汇率,期末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但不论企业采用哪种汇率核算外币业务,均是以某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或以此为基础折算的。我们所熟悉的外汇牌价包括买入价、卖出价以及基准价.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并未就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那么,企业住实际操作中究竟该如何选择这些汇率?不同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又有何影响呢?本就此作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2.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临近,外币报表折算业务已日趋颁繁,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无这方面的具体会计准则。本文试图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有关问题做以下探讨。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中的矛盾 从20世纪30年代起,对于外币报表折算,出现了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等方法。前两种都是依据对资产、负债的分类来决定选择何种折算汇率。但是外币报表折算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和计量而非分类问题,这意味着前两种折算方法缺乏科学根据,故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最佳选择应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之间展开。但这两种方法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笔者分析如下: 1、现行汇率法。其优点为:①在合并报表中保持了国外子公司单独报表所反映的原有财务状况和比率关系,也就是说,合并结果反映了那些经营成果被合并的各子公司所在国的多种货币观点,而并不代表母公司所在国的单一货币观点。②折算差额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汇率变动对本期折算的损失(或利得)被下期的折算利得(或损失)所抵消。③易操作,折算结果易为报表使用者理解。其缺点 为:①它假定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下,这与子公司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价格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3.
曹伟 《新智慧》2004,(11A):45-46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联系。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一般有:①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了在年末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必须首先将以外币反映的子公司财务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整体财务报表相同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②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可见,外币报表折算不仅在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应用,而且在跨国经营,以及国内经营但涉及外币业务时也需要应用。对某些跨国公司来说上述三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外币报表折算更是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4.
折算风险是汇率风险的一种,其汇率的变动将对企业产生影响,一般是指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面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跨国经营的折算风险问题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 一、折算风险的形成 跨国企业是由不同地域的母、子公司构成的经营实体,为了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需要在每个给定的会计期间编制整个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由于境外子公司一般采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采用当地货币编制财务报表,因而必须将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折算成统一的基准货币,通常是将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成母公司记帐本位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境外子公司财务报表的折算主要涉及当地货币对基准货币的两种不同汇率,即有关财务事项发生时的历史汇率和财务报表折算时的现行汇率。与此相适应,外币折算主要有以下四种折算方法,其所面临的不同折算风险如下:①现行汇率法:折算风险由资产减去负债的净值(即资本账户)来衡...  相似文献   

5.
彭屹松 《新智慧》2007,(9):71-72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方法(ADRL)进行共积分析来估计我国的货币需求,并由此得出了三方面的结论:一是实证分析表明,广义货币需求量M2、国民收入、国内利率、非官方汇率溢价(作为外币利率的替代)间存在唯一的共积,具有稳定的长期关系;二是尽管1980~2002年间金融和汇率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的货币需求还是稳定的;三是为了增加金融储蓄或货币供给量,应改变金融和外汇市场的扭曲状况。  相似文献   

7.
货币替代是一国居民因对本币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上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的现象,是一国居民对外币需求的偏好。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替代对国际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与市场秩序的扰动,较全面地描绘出了货币替代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规律。最后提出解决货币替代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元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和我国政府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元化是一种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的货币替代现象,本币的可兑换程度、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本外币真实收益率的差异及本币汇率是否高估等因素都影响着美元化程度;美元化不仅会弱化一国的财政政策的收入效应,还会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性: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美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为避免关元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必须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并试行“目标区”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均颁布于1994年开始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它们均遵循同样的外汇管理制度,因而它们对外币业务会计的规定也基本相同。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折合率与折合后的币别、期末对外币业务账户余额的调整和因银行结售、购入外汇或不同外币兑换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折合汇率之间差额的处理。一、发生外币业务时的处理《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均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为人民币)记账。主要的差别在于:1.折合后的币别。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在总则中对记账本位币的规定为: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所以,在《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可能是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这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不同。因此,在《企业会计制度》下,折合后的币别可能是人民币以外的币别,而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只能是人民币。例1.某企业以日元作为记账本位币,某日购入以美元结算的材料一批,价款20000美元...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基本概念 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例、比价或价格。即一个国家的货币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折算中有两种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即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例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一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对外牌价为:100美元=576.12元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银行结售汇顺差额不断扩大是外汇储备规模快速积累的最直接原因,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则被认为是银行结售汇顺差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个观点虽然被广泛认同,但相关的定量研究却相当欠缺。以境内外汇黑市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量化指标,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东省银行结汇和售汇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表明结售汇增长是外向型经济规模扩大的结果,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显著地提高银行结汇的增速并降低银行售汇的增速,导致结售汇顺差额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分析欧元诞生前后欧元区一些经济指标的变化,证实统一货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再分析“两岸四地”统一货币可以获得的利益,主要阐述经济规模的扩大、外汇储备的节约、内部贸易投资的增长以及抗冲击能力的增强。因此我国很有必要统一四地的货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货币供求对国际储备需求影响的机理入手,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来分析货币市场非均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优化与调整。通过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方程,估计外汇储备和货币持有量向均衡水平调整的速度,分析了外汇储备需求与货币供求等相关经济变量的长短期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谈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与战略性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外汇储备近年来出现了持续高增长,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长是特定的国际经济格局下,同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内需不足、宏观经济不平衡联系在一起的。过多的外汇储备给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稳定带来了负面冲击,加大了货币调控政策的实施难度。我国下一步的宏观金融政策决策,需要考虑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这一市场背景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在冲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币值稳定目标在理论上具有对内物价稳定、对外汇率稳定的双重含义。文章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无论是在固定汇率制度还是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都存在显著的内在冲突性,指出我国人民币汇率将会出现盯住美元制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仅要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的合理搭配,更应该重视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有效搭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边贸易和国际货币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对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按三个发展阶段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及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认为,当前美元仍应是我国对外贸易首选结算货币,但我国应积极扩大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人民币在远洋贸易中计价结算,以降低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包买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买票据是商业银行对出口商持有,并经银行担保的债权凭证无追索权购买的金融服务活动。包买票据业务在国外相当活跃,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引进包买票据业务,尚处于摸索阶段,经验不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可以针对我国包买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更好地推动包买票据业务的开展,尽快建立国内的外币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非线性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动态分析角度看,国际货币的惯性对主要国际货币占外汇储备比重有显著的解释力,一国经济规模是影响货币国际化的最显著因素。提出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并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资本账户开放应该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投资性需求是推动我国房价非理性上扬的重要原因。高房价的背后无疑是大量国内外资金涌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资本逐利,而此股资金流动性强弱、规模大小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文章基于V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供应规模、信贷规模以及外汇汇率与我国房价波动存在联动效应,通过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货币供应、贷款规模以及外汇汇率对房价波动的贡献程度,可找到调节我国房价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陈文慧 《西部金融》2014,(11):78-81
本文运用VAR-MGARCH-BEKK模型,从报酬溢出和波动溢出的角度,对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间动态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比二次汇改前,人民币与菲律宾比索、泰铢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而对东盟其他国家货币汇率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二次汇改后人民币与大部分东盟国家货币汇率之间联动有明显增强。最后,本文尝试对人民币深化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合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区域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