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发展的梯度分析与合作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模式,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自身特点,应用梯度分析理论建立起城市能级评价的模型,通过对区域范围内城市功能的梯度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制约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圈内部的交流和联系较弱,市场开放程度小以及区域合作水平低。环渤海地区要实现一体化发展,首先要科学确定发展阶段和层次,在明确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山东和辽东两大半岛次区域优先发展带动战略的观点,建议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提升为国家战略,与京津冀区域统筹进行规划;建设环渤海铁路和公路通道,构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打通辽宁和东北南下的快速通道,加强山东和辽宁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辽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同城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宏观背景为依托,概述了"同城效应"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力机制、破解现实困局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引力模型、经济联系隶属度与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成渝地区城市与邻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发现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支撑作用强于西三角经济区,贵州对于成渝地区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结论,从政策机制、产业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其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相比之下,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科技地位则略显逊色。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的各地方政府、企业界更感时不我待,借着聚集环渤海经济圈的东风,纷纷提出要打造京津塘科技新干线的宏伟蓝图。京津塘科技新干线  相似文献   

7.
昝欣 《全国商情》2008,(6):103-104
新木桶理论的思想精髓在于强调对优势的发现及发挥过程,这也是该理论与传统木桶理论的差别所在.本文从新木桶理论的主旨出发,讨论"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两个经济区域的规划思路,进而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木桶理论的思想精髓在于强调对优势的发现及发挥过程,这也是该理论与传统木桶理论的差别所在.本文从新木桶理论的主旨出发,讨论"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两个经济区域的规划思路,进而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已逐渐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第三经济增长极,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现象.通过剖析京津冀发展阶段的趋势特征,从整体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paneldata模型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均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但影响度不同,进而提出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强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底,甘肃省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其中的"中心带动"就是要加快推进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白银市作为毗邻省会兰州最近的城市,能否尽快融入中心,抢抓机遇,实现率先发展、优先发展,推动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既是白银城市转型的内在需要和应有之责,也是实现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白银实际,分析了白银市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径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成功实现了两次战略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然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我国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江苏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期间,江苏在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十二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经济发展的成就与未来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一产业比重的大幅下降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趋势。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山东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产业结构演进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也会通过影响要素效率等途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利用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确实对山东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规模的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结论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对山东经济增长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今后山东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经济增长因素与TFP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科技发展,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贵州省1979-2005年间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仅为29.03%,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征十分明显.因此,贵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科技发展,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6年贵州省经济工作卓有成效,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电煤供应紧张等问题;在"两大战略"推进中存在产业支撑不足、数据底子不厚等问题;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部分领域投资不振和项目落地较为繁琐等问题;开放型经济建设还需要面对周边自贸区"虹吸效应"、区域一体化"便车效应"和对接国家战略"边缘效应".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全省围绕成本、要素"两大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耕数据、产业"两大基础",全力贯彻两大战略;降低显性、隐性"两大成本",引领投资提质增效;立足革新、融入"两个角度",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国外资本运用已成为促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全国利用外资的增长,河北省近年来利用外资却呈下降态势,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抓住机遇,调整引资战略,使外资以更快速度和更多元化的形式涌入省内,更有效地提升河北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力的竞争,合作的本质是文化的融合。“东北现象”是一种文化积淀的综合症。要想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中抢抓机遇有所作为,必须创新政府文化、创新所有制文化、创新企业家文化和创新环境文化。在文化层面上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7.
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城市经济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SPSS对福建省9个城市2007年的经济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吉林省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直接融资渠道匮乏,非正规金融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利用总量生产函数估算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率,通过建立陕西省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模型,系统分析陕西省1978-2010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基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增长的政策就长期而言不可持续,应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1840年前云南的经济地理特征可以从商品流通总量、区域经济中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以粮食、棉布、盐、铜四项中长距离贸易商品为代表,估算出鸦片战争前夕云南全省年商品流通总值;并可以发现当时云南的区域经济中心则分为农业中心、矿业中心、商业中心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