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房屋拆迁,既关系到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具体落实,是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拆迁过程中,必须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对其进行妥善的安置。但在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领域中,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房屋拆迁管理制度不完善、拆迁补偿标准过低等都是造成被拆迁人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只有建立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制度,完善我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城市开发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拆迁安置关系到广大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本文阐述了三条拆迁安置的基本原则,建设性的给出了四条安置模式,从安居和安业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两种安置户型,最后提出了三条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房屋拆迁,既关系国家、开发建设单位、被拆迁单位及亿万城镇居民的利益,又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具体落实,这是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已成为近几年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城市房屋拆迁所引发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冲突问题比较严重,引发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的拆迁法律制度和政策存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和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并从学理上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房屋拆迁补偿估价关系到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安定。现行的有关规定对房屋拆迁补偿估价也未给出具体、统一、规范的估价操作程序。在分析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的价值论基础上,作者提出以分区抽样的方法确立评估的基准价。确立基准价的方法有:市场比较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收益还原法。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拆迁中,由于有形反抗的成本和代价非常高昂,大多数人选择沉默。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因拆迁导致的负向情感有:不知如何维权导致生活的失控感;不敢直面维权导致的愤恨感;变相维权导致的参与冷漠感。严格执行新拆迁条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解决拆迁中存在的问题,是消解"沉默的大多数"负向情感,不至于其成为非直接利益冲突参与者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乡结合部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难点,要通过拆迁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兴区黄村镇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本着"拆迁统一规划、逐步实施;转非稳妥安置、同时推进;转制准备充分、分步进行"的原则,紧紧围绕"四有"目标,形成了"3+1"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推动农民向居民转变、集体经济向股份经济等法人实体转变、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城中村向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转变,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就业社会化、管理社区化,构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城市的逐步扩张使房屋拆迁的问题在所难免。但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拆迁事件使得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案件中涉及的政府、开发商、拆迁户、社会群众等各类主体的利益冲突错综复杂,引发了很多阻碍社会进步的不和谐因素。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现状,对拆迁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梳理,揭示拆迁问题存在的困境,探讨拆迁制度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造词的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不差钱吗?你的人生茶几上杯具多还是洗具多?你吃的不是面而是寂寞?你被开心、被就业、被慈善了吗?你敢玩"跺猫猫"吗?你是被强拆迁的"纳威人"?你和贾君鹏是什么社会关系?你家是蜗居还是楼歪歪?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就业工作事关重大,高校必须积极探索拓宽毕业生就业的门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宿迁学院为例,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的主要途径有: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推进"的就业保障机制;推进"全面关注,分类指导,务实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强化"校企合作、供需匹配、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心系祖国、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时代就业观念;打造"注重跟踪、及时反馈、快速调整"的就业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旧城改造步伐的日益加快,拆迁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群众生存权利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找出其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的非理性强制拆迁具有进度的日趋高效性、民众对司法裁决公正性的日趋不信任性、利益的日趋对立性和过程的日趋暴力对抗性等特点。非理性强制拆迁危害性较大,造成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权、民生、文化、社会主义信仰等方面的多种危害,文章提出纠正非理性强制拆迁现象的七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法定原因之一的"公共利益",因其内涵模糊不清、界定主体异化,往往成为达到征收与拆迁目的的"法器"。界定公共利益,应首先设定界定标准,同时构建公共利益的评价机制。对于前者,国家须在立法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多种要素的综合考量;对于后者,国家应强调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作用,摒除行政机关的评价,并赋予被征收人、被拆迁人参与评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目前,全国上下都处于房屋的兴建与拆迁之中,相伴如火如荼的城市改建而生的是随之而来的房屋拆迁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所必须思考和处理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在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带来纠纷增长,矛盾凸显,我国已进入了高风险社会。拆迁被称为当今"天下第一难事",其中违章建筑的拆迁补偿问题尤为复杂,理论界和实务界分歧很大。违章建筑到底该不该补偿,大多数学者对于违章建筑的定性,一定程度上将原本属于两个层面的问题混淆到一个层面,容易导致对违章建筑定性的模糊不清。对于违章建筑的补偿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标准予以全部否定,应对违章建筑的定义、财产性质及权属进行详细地分析,揭开违章建筑的面纱,进行甄别,然后在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的租金定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存在着诸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严重错位、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不合理以及补偿程序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必须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实现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的合理化、明确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和加强司法救济,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是社会组织治理主体的合法性保障。以往研究主要从微观组织层面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探讨,忽视了对我国政社关系结构与宏观文化的关注。为此,本文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WVS)2015年的中国数据,考察了政社关系对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影响机制及文化认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构建合作型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需求的回应性影响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公共服务需求回应性越强,社会组织公信力越高。其中,权威层级取向的文化认知不具有调节作用,集体利益取向的文化认知起负向调节作用。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不仅要关注特殊群体现实需求,更要强调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性与公共性,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加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这些发现拓展了社会组织公信力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发挥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网络、信任和规范的形式,增进了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事实表明,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对法治秩序提供有效的伦理价值支撑,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也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和效率。然而,当下我国的社会资本出现了异型发展走向,进而形成了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社会信用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进行现代性重建,以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建构和支撑作用,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社会保障是一种“准公共品”,不但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供给,反而造成了市场失灵。由此,社会保障同公共财政发生了联系,进而内在要求规范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关系的公共财政立法。在中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化与规范社会保障所需的公共财政立法供给不足的矛盾要求增加法律供给。应从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人手,在宪法中增加相应条款,并制定国债法,加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制定进程,制定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公共风险已经进入高发期,且各类风险交织在一起。如果不能及时地对之加以防范和化解,社会公共风险就有可能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财政化解公共风险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强化市场机制化解风险的能力: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范围,为有效化解社会公共风险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建立各级风险管理机制,强化社会救助,构建弱势群体的临时保护机制和社会风险应急基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垃圾是人类生活必然的副产物,其组成成份和产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垃圾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许多国家不断采取新措施和新技术来处理和利用城市垃圾;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有土地卫生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卫生填埋以其规模大、投资少、成本低、污染轻而成为当今世界处置城市垃圾的最佳方法。今后,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的发展方向是从消极处置转向积极利用,实现城市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