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文章立足山西省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借鉴当今国际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生态化、知识化、一体化和特色化的经验,提出了山西资源型省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支柱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实现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程度和效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并不必然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国内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既需要产业转出地的转移推动力,也需要产业转入地的转移拉动力。产业转入地的转移拉动力表现为适合产业生存的产业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要素配置结构的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国际经验,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而产业持续升级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生产要素的两种基本形态为研究起点,着重剖析了要素配置结构对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认为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是要素配置结构不断革新与演化的过程.即工业化是一个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初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演化到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高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再向更深层次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高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演化的过程.另外,文章结合英国工业化和美国工业化的案例对以上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产业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法制模式创新。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创新模式由产业发展战略、资源消耗和消费制度、资源型产业管理规范、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资源型产业和环境协调机制等密切相关的核心要素构成。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创新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包括不以牺牲珍贵的资源以及环境为代价,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工业化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株洲市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模式创新,应完善产权结构,强化资源型产业发展基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升资源型产业创新能力;采取多维并重的法制措施,为资源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经过大规模传统工业化,中国过早出现了需求不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大等问题,这说明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政策,不适用于当代环境和条件。中国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走西方国家发展的老路。而印度新型工业化案例告诉我们,发展中大国完全可以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即将发展的重点放到国际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上,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增殖能力,积累资金和技术,引导和改造传统产业,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即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结构畸形和缺乏后续产业等一系列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必须走新工业化道路,用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资源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建设地区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在发展过程中走产业集群和外向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高明市人和镇的产业发展既有不足,也有发展优势。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应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优化发展第二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9.
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主线,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长期过度的开发,西部资源型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因此,发展接续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产业集聚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也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通常欧美等发达国家认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国内的理论界也大都把这两个词等同起来,本文认为,在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还有着明显的区别。研究这两者间的异同,找出推进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演化的条件,对于我们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发挥集群的绩效和竞争潜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市场结构一厂商行为一产业绩效之间双向的、动态的因果关系,分析影响产业绩效的结构性因素。基于开放型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特点,重点分析在外向型经济条件下.出口和进口影响产业绩效的机制;对外贸易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中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高级化,提高产业绩效。随着经济全球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加工度不高、产业投资存在明显的逆比较优势倾向、产业经济成分结构不合理,从而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不高,江西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论用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忽视了产业价值链利润占有率、主要产业控制率等结果指标和标准化普及率、工业精神等促成指标,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检验。产业实化假说用十四项指标来测算工业化进程,包括主要产业控制率、产业价值链利润占有率、劳动生产率、工人收入增长率、知识产权比重、工业精神等指标。运用产业实化假说可以判断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多项指标显示我国产业虚化问题突出,我国企业处于跨国公司为中心的外围圈层。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建设平等的公民社会、引导智力资源流向工业、培育工业精神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后期阶段,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和技术集约化方向转型.而结构转型中面临着技术约束、资源约束和工业产能过剩等条件约束.实施更加自由化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并辅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结构转型中的约束问题,还能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创新全球化条件下,不同的行业或领域,有以用户为创新源,有以原料供应商为创新源,有的行业或领域以制造商为创新源。从区域层面研究创新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同区域的规范和非正式惯例对企业行为以及企业合作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产业创新。产品质量创新模型与产品多样性创新模型是互为补充的,二者都认为,当资源基础越大,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投入越有生产力,经济决策者越有耐心,社会对创新产品评价越高时,经济增长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和规模效益递增的特点出发,论证其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而实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通过对中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基础设施和信息产品普及性的分析,论证中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产业条件;从而提出中国实现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中间组织形式,从它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可以看出,产业集聚的发展,符合十六大提出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是新型工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全面论述食品工业化是大势所趋,并分析成都在顺应、参与、促进食品工业化工作中诸多需要警觉的问题,旨在为成都市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路,从而探索成都市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方法/过程从食品工业化的意义、国内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机遇、国外食品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三个方面来论述食品工业化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并揭示成都川菜产业的现状。结果/结论成都市的食品工业化工作还存在诸多需要警觉的问题,需要从尽快制定我市食品工业化发展战略及规划、高度重视食品业的基础性产业稳定支撑地位、引导食品产业协同整合、强化食品产业体系建设、安全监管服务于食品工业化等五个方面来促进成都市食品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地区是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资源诅咒”特征。作者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分析西部地区资源状况、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以形成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为目标,设计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战略以及矿权、税费与用地制度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