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6年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延安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胡锦涛总书记的三个"集中体现",充分说明了延安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理想信念。延安精神是基于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基础之上对理想信念的升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儿女革命到底的决心与信念。延安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红船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史,具有深厚的民主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从狭义革命视角而言,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二是经历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起点,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克难攻坚、成长壮大的原动力;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3.
红船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浙江区域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呈现的特殊精神样式;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引领中国革命事业扬帆远航的特定精神形态;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特有精神资源;红船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4.
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财富贯穿在一起,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从红船精神经过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其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代表着时代精华的独特的精神财富。同时,对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的内涵、主线、特点做了较为准确的概括和提炼,探讨了党的精神财富的内在结构、传承规律。强调指出信仰和信念始终是旗帜,意志力是支柱,奉献精神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帮助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铸就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执着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最为生动的素材。对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柏坡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是我党的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精心培育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与灵魂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红船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头.首创、奋斗、奉献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理想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经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观,虽然在许多层面有所不同,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也是红船精神的拓展与升华.弘扬红船精神是推进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以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党员践行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需要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向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伟大转变,而加强党员干部的学风建设又是实现这种伟大转变的重要环节。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升华和革命精神的结晶,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同样对轮训教育中党员干部解决学习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贫富分层背景下,大学生呈现人生理想趋向功利、学习观念过分实用、攀比消费日渐成风、同学交往出现裂痕等不良样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作风,是我党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精神引领、价值导向和行为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理念和优良作风。大学生思想单纯,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在解读延安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延安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贡献。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研究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对于全面把握这一理论,总结过去,指导未来,推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增强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意义重大而深远。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我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在新时期提出要构建节约型社会。无论是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上看,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看,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都不能丢;从干部选拔任用,到教育下一代青少年,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不能丢。艰苦奋斗永远都不过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大学已成为社会中最前沿的组织。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体现,应该保持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独立的品格。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党的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理性光辉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面貌,并由此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及教育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高等院校办学实践中引领爱国文化、服务文化、实践文化和创新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重要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延安精神因其鲜明的党性、永恒的先进性、强烈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在中国大学文化构建中有着极具现实意义的价值取向,应该并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中重要的政治事件,任何政治力量都以继承这笔革命遗产为政治目标。1937—1949年,基于政治生存环境和自身实力,中国共产党将辛亥革命纳入到自身革命历史逻辑中,通过阐释辛亥革命史事、败因和继承者等问题,强调自身与辛亥革命的关联,论证其继承辛亥革命事业的合法性,从而获取辛亥革命话语权。这为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性向执政型政党转变提供了法理基础,也是其高超政治智慧的一个侧证。  相似文献   

15.
自1953年起,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造成这一历史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担忧资本主义复辟、害怕社会两极分化与急于完成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则是根本原因。这充分说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在建国初期对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特别是未来社会主义初期的认识远远不够,急于完成过渡,以致难以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回答。“三代代表”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的科学总结和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最新成果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命运;总结和概括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延续和超越的基本方向,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真正融入当今世界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是“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薛仙舟的合作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合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倡导者薛仙舟,在传播和倡导合作经济问题上的合作经济思想具有重实效而寡著述的特点,集中体现其合作经济思想的《中国合作化方案》的主旨是:在合作制基础上推动全国范围的合作化,以实现全国合作共和。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农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一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二是要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三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是孙中山农业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党章是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从党的精神力量、执政能力与组织制度体系三个层面,对每个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应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力量,并转化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个体自觉;在不断学习创新理论中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实践工作,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从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可以看到,党章的修改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反映党的建设的新成果与新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所作出的贡献。其蕴含的方法论形成了提升党建质量的新思路,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