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南省为例,选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政府人力规模等指标建立时间序列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省级政府人力规模的相关关系,并揭示了经济发展对湖南省政府人力规模增长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政府人力规模增长势头,使政府公务人员的总量增长维持在比较合理的增长幅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2~2006年中国省级单位面板数据分析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该结果对不同的样本范围和模型设定具有很强的稳健性。当把样本时期分为5个时间段并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2002~2006年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为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8-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来检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mery曲线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Armey曲线所描绘的非线性效应,平均最优政府规模为10.04%左右,且在大多数年份内中国政府规模存在扩张无效率的嫌疑。  相似文献   

5.
政府规模一直是学术界和现实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政府应该行使哪些职能及如何行使职能,政府规模应该控制在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更加高质、高效地为公众服务,这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也再次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政府财政能力、人口和开放等角度来对国内外重点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从理论和学术角度对我国政府规模研究及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进入 2000年,我国城市掀起一轮兴建大型超市的热潮。文章对这种形势下连锁超市的规模定位与行业规模控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就单个企业而言,单体规模过大和总体规模过小是其弊病所在,同时,政府对超市发展的总量控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投债发行规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国外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的相关因素,并对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改进后的KMV模型,对2013年城投债发行合理规模进行测算,和实际发行规模对比,结果显示目前中国部分省市城投债出现过度发行现象,地方政府需提早进行准备,警惕今后可能出现的债务偿还风险。  相似文献   

8.
衡量政府收入规模,实质上是研究资源如何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配置.以福利最大化为标准,政府收入规模存在着最佳点.合理的政府收入规模的确定不仅影响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对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资源配置效率有较大影响.本文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我国合理政府收入规模的界定,并得出我国合理的政府收入规模的变化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区1998~2007年的数据,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呈正向关系,在控制了人口、人均GDP等指标之后正向关系依然存在。贸易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政府规模也较高。政府规模与滞后一期的贸易开放度依然呈正向关系,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防范和化解外贸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31个省级区域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基于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双重视角,可以实证分析中国财政支出对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财政支出规模扩张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水平提升约27%,其中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规模扩展对制造业结构优化效应的115%和104%,而投资性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将削减财政支出规模扩展对制造业结构优化正向效应的146%和71%。  相似文献   

11.
规模经济有两个主要特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呈现出来的国际贸易是同类产品之间的相互出口.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国际贸易中相互出口及政府实施补贴的政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和Tobit回归修正法,从公共民生角度对1978~2008年的我国政府最优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在经济增长目标下,预算内支出平均最优规模为13.21%,预算内外支出平均最优规模为20.06%;但在公共民生目标下,二者分别为15.61%和21.78%。这意味着政府最优规模的衡量标准应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定位相匹配,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标准。因此,应该结合国情,从不同角度审视政府的最优规模,并有效调整公共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收入规模的规范性分析及其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政府收入规模,实质上是研究资源如何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配置。以福利最大化为标准,政府收入规模存在着最佳点。合理的政府收入规模的确定不仅影响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还对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资源配置效率有较大影响。本文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政府收入的规模进行了合理界定,并得出我国合理的政府收入规模的变化区间。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适度的政府规模对经济社会的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论文试从我国政府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着手分析,提出解决我国政府规模适度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是财政生产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不断缩小。本文从政府支出的公共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出发,对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总支出和生产性支出规模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1)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需要政府强力推动;(2)中央财政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远高于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3)国家财政的非生产性支出规模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已经成为潜在的财政风险。亟需在矛盾爆发之前,适度控制债务规模,防患于未然。理论界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适度问题已有研究,然而一些模型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债务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负担出发,探讨债务与国民收入和财政的内在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论证地方政府新一期债务适量规模以及最佳债务规模,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方政府公债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安全。文章着力于研究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预测,并寻求建立地方政府可持续性债务的路径,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要素区际流动性不断增强背景下,自然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减弱,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区间增长传递的重要因素。将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区域市场规模和创新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应建立和完善城市群主导的空间治理体系,强化区际创新溢出效应,提高区域空间关联网络化程度,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规模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在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户籍制度作用下外资开放、人口流动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实证验证了外资开放、人口流动对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外资开放促进了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而人口流动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市场失灵要求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政府供给的内容包括资源供给和制度供给。政府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政府提供物品价格的相对增加、利益集团的诱导、官僚体制的力量以及财政幻觉等都会导致政府规模膨胀和政府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