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将研发支出划分为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两个子项目。研究支出要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所以从性质上看研究支出属于损益类项目。类似地,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也属于损益类项目,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要计入无形资产,属于资产类项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通过“研发支出”科目归集,下设“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明细科目。期末,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要转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而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如果该无形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则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等到无形资产研发成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把“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同时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转入“无形资产”项目。  相似文献   

2.
陈丹 《新智慧》2008,(6):13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就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谈谈其应资本化的金额及其发生减值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方连更 《新智慧》2008,(10):35-36
一、“研发支出”科目的归属问题 “研发支出”科目是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设置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明细科目。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月)末,应将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由此可见,“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而“管理费用”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所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也应该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显然,把一级科目“研发支出”归类为成本类科目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4.
新准则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将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这是新准则的亮点。但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及与相关具体准则之间的规定存在矛盾,通过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的规定,企业委托证券公司代理发行债券(本文仅指1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下同)而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相关费用是作为增加长期负债时的辅助费用,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若是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增加的长期负债,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发生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即“在建工程”科目),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财务费用”科目)。(2)在筹建期内发生的(上述(1)情况除外),计入开办费(按现行制度,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日益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支出,而且数额越来越大。然而,如何对这项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综观各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实际上可归纳为两种,即: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即有条件资本化),然而两者各有不足之处。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的不足表现在:第一,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研究开发支出在研究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列为费用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则研究开发期间的利润就相对较低。而在开发成功后产生经济效益的期间,与收益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有违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第二,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无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开发项目成功,将使企业在以后年度直接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支出理应属于资本性支出,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则有违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影响了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当期费用易受研究开发支出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使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打折扣。第四,未能体现重要性原则。随着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也将越来越大,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必将关注企业的科...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金融企业应收利息冲减作了以下规定:对2002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贷款利息,自结息日起,逾期90天(含90天)以内的应收贷款利息,应继续计人当期损益;贷款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无论该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都不再计入当期损益,待实际收回时再计入损益。  相似文献   

8.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1.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如下:①发放非货币性福利,借:基本生产成本(生产工人福利),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福利),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福利);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相似文献   

10.
售后服务是企业为树立形象,确立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企业都提出优惠的售后服务承诺,在财务处理上企业一般都把售后服务费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尽合理,现表述如下:一、不符合配比原则售后服务发生时,其收入早已计入以前销售实现的会计期间内,但发生的费用现却计入当期损益,造成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不配比,因保修期长而发生的售后服务费甚至会影响到几个会计年度,虚增了销售期间的利润。售后服务是企业的一种促销政策,严格来说售后服务费是一种销售费用,把其全部当作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会造成收入和成本的不配比。二、不符合谨慎原则售后服务费是企业在未来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时间和金额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不预计售后服务费,而在发生售后服务时计入后期管理费用。这样把前期的费用推移到后期,虚增了销售期间的利润,增加了后期费用,加大了企业后期的经营风险,这种做法不符合谨慎原则。笔者认为,售后服务费应该在销售产品时根据销售额按一定比例计提,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由于售后服务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说明企业存在管理问题,同时售后服务又是企业的一种促销政策,所以售后服务费应...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会计在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会计核算上存在误区:将人力资源投资直接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费用化,导致各期损益报告失实;不能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控制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的完整资料;不能恰当地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走出误区,正确合理地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会计核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问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收益,上述两项收益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冲减减值准备),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受让非现金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简称“固定资产准则”)第六条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14.
周继华 《新智慧》2004,(1B):24-25
(一)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含当期应摊销的债券折价或溢价),在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规定,企业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等于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的乘积。其中,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学军 《新智慧》2006,(7):30-30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中,有多处条款规定“计入当期损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研制和开发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以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为此,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了具体规定,本文对此作以下思考。一、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比较目前世界各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较典型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费用化模式,另一种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符合一定条件的资本化模式。1、费用化模式。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XB)第2号准则公告的要求,研究与开发支出应当全部列作当期费用。但有一个特例,即根据FAXB第86号准则公告的精神,在计算机软件行业,如果技术上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的话,研究与开发支出也是可以资本化的。可见美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上是费用化的思想,即开发不管成功与否,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期间费用,冲减当期损益。该方法认为研究与开发活动最终成功与否很难预测,研究与开发费用所带来的未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避免企业风险考虑,将其费用化符合稳健性原则。这种方法受...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五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有较大变动,原会计准则不需要分清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转让损益的界限,只需将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8.
《新智慧》2008,(5):73-74
一、关于汇率变动损益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企业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导致的计人当期损益的汇率差额部分,相当于公允价值变动,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第三条规定执行,在未实际处置或结算时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或结算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9.
张玉华 《新智慧》2006,(12):54-55
会计制度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确认损益,只有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收到补价的企业才确认损益,并计入“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换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必须在有关交易发生时确认非现金资产交易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交易中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原账面价值计税成本(或调整计税成本)的差额,应计入交易发生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反之,则确认为当期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范晓昌 《新智慧》2006,(3):55-55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期间终了,各种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不论实现与否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笔认为,这种“一刀切”的办法不但有违国际惯例,而且将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企业会计损益,并且在现金流转和总体税负方面还将影响企业自身利益。对此,笔提出以下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