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服务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的水平,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增长引擎,对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促进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产业融合为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并成为引领现代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在服务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产业融合的贡献整体上保持了较高水平,并且超越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充分说明产业融合推动了服务业成长,也体现出服务业成长对信息业的强烈依赖.产业融合的贡献在服务业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且其贡献随着服务业不断成长出现小幅下降,这主要是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性引起的.应进一步加强落后地区信息技术投入,缩小产业融合的地区差距,强化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现代产业融合体系,注重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服务业国际国内转移步伐加快,大量外资涌入我国中西部地区。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随着外商在湖北省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必将带动湖北省整个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湖北省应抓住机遇,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成功实现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目前,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大提高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地位,而信息服务业是现代高技术服务业的主体.换言之,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将大大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产业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上采取了地区区别对待,使中部地区长期受到中央的忽视和国家政策的挤压。中部地区不能坐等东部的带动效应和西部的顶托效应,要充分利用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调整,促进中部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摘要:新型工业化阶段,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向制造业的全方位渗透,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的根本动力,对于提高中国产业结构层次与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以京津冀为例,基于投入产出表,可在对比评价三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结构,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进行分解计算,对京津冀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在制造业中的渗透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对于如何进一步在京津冀地区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促进其在制造业中的全面渗透,从而加速实现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创业投资     
工信部: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年增30%年均增速超过30%的服务外包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并在承接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推动中国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了中部地区现代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并以南昌为例,分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构筑产业集群的经济框架,提出了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化及其国际分工的特殊状态在过去30年中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在中间需求方面对服务业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这可以部分解释中国服务业的滞后与经济增长不相符的问题。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已经开始改变这种粗放的产业分工状态,并注重培养本土企业对跨国产业链条的配套服务能力。走向现代服务经济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产服务高度化的过程,通过工业产业分工深化所产生的中间需求来促进生产服务的快速发展,是推动中国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区域非均衡向区域统筹转变的过程中,加快湖南发展,提升湖南区域竞争力,关键就是要增强湖南产业竞争力。湖南作为中部一个内陆省份,其产业竞争力主要源自区域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11.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选择。它的发展在我国当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服务外包是一种新兴的加工贸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为论述基点,在阐述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耦合"现象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体制性政策性约束等方面.进而,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各城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有不足。为了充分释放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持续推动力量,需要从发展环境营造、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法规健全、人才储备保证、行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等多路径、全方位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4.
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无锡作为江苏省经济发达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5个方面22个指标建立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经过KMO和Bartlett,s检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要因子,对无锡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从而为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现代信息服务业推动,并从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多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而言,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上海现代服务业现状和发展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应以多重模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群的生命周期,认为现代服务业集群中同样存在着一种负反馈机制,调节着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增减,使之维持动态平衡,即认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过程是一种"均衡-非均衡-均衡"的循环反复的过程。文章借用逻辑斯蒂方程进一步解释说明,即在有限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资源下,现代服务业集群总会受某一阈值的制约,而由此形成的每一次均衡即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困扰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发展服务经济是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就跨国公司而言,同样面临着发展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种种约束。加速进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跨国公司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加速进入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其动因更是呈现独特性和多元化。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全球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和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目标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加速进入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动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技支撑能力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建立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2006至2011年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科技支撑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支撑能力的提高,然而科技支撑能力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行业层面分析,科技支撑能力对于诸如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分析,东部地区科技支撑能力对于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总体来看,相对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支撑能力的提高,完善科技支撑产业对于现代服务业部门的促进和渗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对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然性、必要性进行分析,在对上海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上海现代服务业立足长三角,服务全中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功能和战略目标,依据上海的区位优势及产业发展机遇,探讨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选择,为上海培育和发展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现代服务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