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呈现出“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等特点,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具,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美国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城市建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也积极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之中,制定了相应的行动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据统计,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正在实施数字城市计划。城市数字化工程初步规划1999年9月建设部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简称“城市数字化工程”。2000年3月城市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一项涉及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大型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拨款、企业自筹、地方政府拨款和吸收国内外风…  相似文献   

3.
城市供电采取无线方式监控,“邕城菜篮”让市民足不出户知晓每天菜价、医疗资讯.城市“牛皮癣”在“数字城管”监控下无处藏身…… 移动信息化.正在描绘着“数字城市”美妙动人的再卷。[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和微观企业数据,在重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及识别绿色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多维度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质和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激发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且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实现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对周围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城市、高碳排放城市、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城市已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平台。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们对城市绿化质量的提高更是寄予厚望,如何运用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成果,大力推广“数字绿化”,建设生态城市,是新世纪对城市绿化工作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数字城市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城市的生产与生活等各个方面。数字技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广州”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它必将推动整个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与数据仓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城市信息化与城市规划、管理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综合技术和市场的十分复杂的数字化建设工程,又称为“数字城市”。  相似文献   

8.
“数字市容”的基本内涵和战略目标。“数字市容”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它的内容将随着市容管理所覆盖的内容伸缩而改变。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市容环卫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无处不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圆桌会议在宁波召开本刊讯:汇聚了杭州、嘉兴、上海、宁波、扬州、常州、南京等城市“数字城管”最新成果,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宁波大学和上海《城市管理》学报主编等专家教授应邀出席演讲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圆桌会议,10月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20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特征;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数字经济促进了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会抑制劳动力转移,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相比于高行政等级城市,数字经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拐点在低行政等级城市的到来更早。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在测算294个地级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地区市场潜能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方式促进了乡村振兴。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正向外溢效应更多。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典型的数字基础设施,宽带的建设和普及具有普遍的居民增收效应,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数字红利”的差异,其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存在差异,进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利用2012—2020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DID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同时促进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但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较小且滞后,因而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差异化的就业效应(促进高技术行业就业、挤压低技术行业就业)产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这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会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群建设)而减小,随着数字经济渗透度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增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城乡差距,尤其是“宽带鸿沟”和“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获得的“宽带红利”和“数字红利”较小。因此,应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减小和消除和“数字鸿沟”,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以搭建“数字城市”为目标,广泛推进信息化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应用,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应建立在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个体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基础上,即城市发展应实现包容性增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在构建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科学衡量包容性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80个城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实证分析工具对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政策显著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扩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机制;在东部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以及高创新活力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增长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丰富了有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为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上升等主要特征。在“十四五”时期,应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及“一带一路”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口竞争力日益提升、数字产业基础雄厚和数字经济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增强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的融合能力,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完善数字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加强数字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数字服务贸易国际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17.
数字交往具有“数据”核心而非“价值”核心原则,具有“技术逻辑”而非“实践逻辑”导向,应厘清数字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逻辑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面向人的本质需求出发,超越对数字媒介的工具性运用以及对数字异化的有限规定。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提升创新逻辑、增强时代感召力为研究目的,加强人与物的要素关系、人与人的信任关系、数字话语与数字身份的全面关系建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无线城市”建设已被誉为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石家庄在“无线城市”建设上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产业链和运营模式还不够成熟,能免费无线上网的公共场所还不多。建议政府要加强对“无线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保障支持,采取加快三网融合建设速度,实施配套设施资源共享、统一公共场所 WLAN 公共服务的标识和名称等措施,加快“无线城市”建设的速度,使人们尽早享受到无限数字的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将人才、数据等新型创新要素与供需两端循环升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定性分析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单一效应、交互效应及异质性影响,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均能显著推动本地区“产业—消费”的协同升级,且人力资本集聚正向溢出效应明显,而数字经济的辐射作用却表现出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但“虹吸效应”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要素空间配置失衡,减弱甚至抵消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