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居民积极态度培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满意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就没有满意的旅游”,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直接决定游客体验的好坏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深度与广度。中在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演变与分析中,有针对性的就如何培育旅游目的地居民积极态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休闲时代到来的今天和旅游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学者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发展影响等方面。但对休闲时代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很少涉足。试图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因素,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行为的影响,为提升我国旅游业竞争力寻求良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旅游的经济影响及旅游的物质环境影响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全面总结分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逻辑思维方法为指导,探索性地提出了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构框架。此框架由基础理论层次、反映层次和控制层次构成并包含了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机制、旅游者认识、当地居民态度、相关学者判断、控制原则和控制方法等八个基本组成模块。  相似文献   

4.
选取广西北海市涠洲岛作为案伊j地,探讨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在对案例地进行同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目的地居民财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从而对涠洲岛旅游开发产生的区域文化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内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做出了一些尝试。但现有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鲜有专门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理论引介、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具体类型、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态度和行为的居民群体划分几个方面.既往研究呈现出理论创见少、方法较单一、个案研究为主的总体特征,有待深入与拓展,特别应加强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衙州市七里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配合深度访谈,分析了当地居民对“农家乐”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对旅游业的态度。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当地形象有显著感知。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负面影响的感知。居民感知最深的是经济影响,其次才是环境和社会文化。大部分居民赞同“发展旅游利大于弊”。最后,就改善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提了建议,以期对当地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视角,以徽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权力关系的演化以及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初期相对融洽的主客关系相比,随着旅游的发展,徽村景区的村民与游客之间的利益纷争、文化冲突在滋长。这将损害该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居民正逐渐被视为旅游产品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张家界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张家界市居民总体上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最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规划的机制来调控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旅游规划以“环境和谐论”为指导思想,强调旅游者与旅游区居民的和谐相处;充分考虑由于发展旅游给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和需求。通过中西方规划文本的对比性研究,探讨了中西方旅游规划在相似的指导思想下所产生的具体操作手段的差异,总结中西方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泛旅游时代的到来使得本地居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本地居民作为旅游地营销主体的认同,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新环境下本地居民在旅游地中的作用以及对旅游地营销的影响。对于如何发挥旅游地居民营销作用的问题,认为提高居民地方依恋、争取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以及将居民作为旅游地营销的对象是发挥居民旅游营销作用的基本思路。而将居民幸福指数纳入评价当地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成立保障和促进社区参与的地方组织、重视并开发本地市场、发挥居民传播目的地信息的作用以及积极开展居民旅游志愿服务是发挥旅游地居民营销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泛旅游时代的到来使得本地居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本地居民作为旅游地营销主体的认同,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新环境下本地居民在旅游地中的作用以及对旅游地营销的影响.对于如何发挥旅游地居民营销作用的问题,认为提高居民地方依恋、争取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以及将居民作为旅游地营销的对象是发挥居民旅游营销作用的基本思路.而将居民幸福指数纳入评价当地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成立保障和促进社区参与的地方组织、重视并开发本地市场、发挥居民传播目的地信息的作用以及积极开展居民旅游志愿服务是发挥旅游地居民营销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分析以一种结构性的视角,通过对各种关系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已被广泛运用于在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通过分析旅游现象中存在的各种内在的网络关系特性,认为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加以应用,具有可能性与必要性,并结合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空间竞合、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者态度形成和行为决策等研究领域,进行了该方法运用的初步探讨,以期促进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丰富旅游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外旅游研究基础,文章以湖南张家界为例,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度、满意度分析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剖析旅游地居民感知度与满意度及其对旅游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度对其在旅游经济效益方面的态度影响显著;居民的旅游满意度对旅游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而感知度和满意度对其旅游发展和游客满意度的态度影响甚微。因此,当地旅游局应该充分考虑旅游地居民诉求,对旅游经济收益合理分配,提高居民满意度,创造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加大力度建设旅游设施;同时提高居民对旅游产业未来发展和游客满意度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俗成功申遗对于妈祖文化的传承和湄洲岛的旅游发展等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选取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妈祖文化旅游节为案例,基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析当地居民对该旅游节影响的感知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居民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和社会互动形成对旅游节的认知,且其对该活动影响的积极感知占主导地位,对利益分配、土地利用等消极感知也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其旅游影响已凸显出来。对遗产地居民旅游态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旅游影响的状况如何。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其态度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居民以及不同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重点分析了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藏族聚居区居民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态度。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随着年龄增加表现出感知强度的逐渐减弱且偏于反对;(2)藏族居民较汉族及其他民族居民对当地藏族社会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改变更加担忧;(3)随着学历的增加,居民感知逐渐变强,和正面影响相比。负面影响更能让高学历居民认识到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巨大负面效应,(4)本地居住越久的居民对于旅游社会文化正负面影响感知越深,且都怀有赞同的倾向;(5)非旅游部门居民对于正负面影响感知要高于旅游或相关旅游部门,(6)随着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升高,居民感知到旅游社会文化的影响越强.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的民族地区居民为例,通过对假设关系的验证性分析,研究居民地方感、社区参与对旅游影响感知各个维度、态度及资源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并就研究结果做出形影行为分析,可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风情的基础上,为促进居民持有积极的旅游发展态度并支持当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广西旅游城镇化经营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划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大桂林的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探讨了依据旅游目的地不同的发展阶段来推进旅游城镇化进程,提出了广西旅游城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旅游目的地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按照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理论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镇发展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区旅游及社区参与对社区发展影响深远。以茶叶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半坡老寨为例,通过参与观察及访谈,运用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价值命题和理性命题解读了非旅游产业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的状况及原因。研究表明:旅游进入原本具有强势产业的社区后,与社区原有产业发生互动;社区居民对旅游的参与程度及态度出现分化;旅游业得以进入该社区是因为其与强势产业之间存在着依赖和促进等多元互动,而社区参与正是这种宏观产业互动的具体表现和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旅游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文化的融合,地域文化的交融势必影响到旅游地的语言变化。旅游区居民的语言的影响力研究是对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分析当地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指数。论文对咸宁当地居民语言影响力研究中发现,随着旅游业的日益深入和成熟,当地居民语言内容、形式、对语言的认识也发生着变化,甚至带动了地方语言体系结构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