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广告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电视的普及进入千家万户,强大地影响着大众的审美生存。当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很多都是被贬抑、被歪曲的,性别不平等在广告中时有表现,女性在广告中角色往往单一,模式固定,女人的身体、形象大量地成为推销商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商业广告作品的视觉创作是整体广告运作的重要环节,其中画面人物的性别选择及创意取向,直接影响作品创作的质量和发布效果、宣传回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广告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取意基础,分析女性形象运用的失败根源与成功作用,分析商业广告女性形象细化的意义,以树立正确的创作思维品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解读大众媒体上的广告中大量存在的角色单一、模式固定的女性形象,阐明其实质是一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分析了这种性别歧视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先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伊迪丝·华顿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人格向着双性同体发展。她无意识中分别对《夏》和《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查瑞蒂与梅进行了双性特质同体式的性格刻画,但双性特质在她们身上并未得到和谐的展示。仍处于双性特质的失衡态,为此她们对各自的生活或不满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华顿的众多小说人物中,艾伦身上优秀的男性特质勇敢、独立与美好的女性特质善良、包容共同作用,均衡和谐的发展使艾伦成为华顿心中最理想、健康、健全的女性形象。因此,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是女性必须具备双性特质,并且双性特质要平衡发展。这样才能使女性从性别固见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拟态”环境、刻板印象、媒介正义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南方都市报》2008-2012年相关报道为个案,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报纸上的形象呈现。研究发现,在城市媒体营造的媒介环境中,外来务工人员多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往往与被关注的弱势形象和易冲动负面形象相关联,形象固定化、片面化,与城市市民相分割。笔者认为,大众媒介首先应该逐渐消除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潜意识里的刻板印象。以公平、公正、真实的姿态再现外来务工人员形象,以便使阅报大众对这一重要社会构成体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广告形象性别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形象的性别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广告形象性别进行内容分析和描述性阐释。另一方面是研究广告形象的性别因素对受众的影响。在当前广告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从受众的意识性和无意识性两个角度研究广告形象性别的影响效果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依据相关形象理论,实证分析桂林国际旅游市场的本底形象、实地认知形象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桂林的国际旅游知名度高达84.8%,好评指数3.5,实地体验之后,入境旅游者对桂林“安全性”、“友善性”、。独特性”形象的评价指数分别为4.18、4.04和4.01,而对“神秘性”和“古朴性”形象评价一般;桂林旅游形象的刻板效应非常显著,本底形象与实地认知形象呈现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在人们对广告充满排斥心理的情况下,目的地应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而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本底形象。这远比单纯地炒作“知名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已成为宣传和推销产品与服务的重要手段和现代生活的重要信息来源。广告文案作者在制作广告的过程中,常常借助各种修辞方式使广告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新颖别致,富有智慧。好的广告语言能使人们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接受广告所传递的商品信息,达到广告所诉求的目的。常用于英语广告中的修辞格有:双关、仿似、夸张、押韵、拟人、比喻、重复和对照。  相似文献   

9.
个体从出生起就开始了性别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对不同性别有着不同的角色要求,每一个成员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按照符合自身性别的社会期望来形成相应的态度信念和行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形成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在儿童的社会发展中,性别刻板印象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会体现在他们对玩具、活动的选择偏好中。  相似文献   

10.
女性消费者有其独特的消费心理特征,并因此对市场具有特定的影响力,与此相应女性形象在广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广告惊人的诱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通过女性消费者心理特征的分析,认真把握女性消费者对市场的重要影响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对女性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女性消费心理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来打开女性消费者的钱袋,从而有利于激活市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与铁凝的《棉花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文章分析了《红高粱》中的“我奶奶”、“玲子”等女性形象对女性历史、女性身体、女性言说的遮蔽及《棉花垛》中的“乔”、“小臭子”等女性形象对历史女性的还原,辨析了不同性别作家作品中存在的鲜明的性别差异,以期促进女性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苏青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的生存状态,记录了女性走向解放的沉重步履,反思了她们成为“第二性”的自身原因、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关于《看不见的人》的研究都是围绕男主人公以及他周围的男人们,而没有关注到其中的女性人物。她们大多是无名无姓、没有自己的声音。本文将借用美国学者Anne Folwell Stanford的两分法,分析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笔者发现黑人女性更多地扮演"母亲"形象,而白人女性大多扮演"诱惑者"形象。她们依然没有摆脱白人男性社会赋予的刻板形象,都是以与男性的关系定位身份,人格化特征不明显的人物。本质上,她们是"看不见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希腊神话中男权意识建构下的妖魔化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权意识形态通过性别制度和话语霸权秩序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在这样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中,女性只能以一种异化分裂的形式存在。古希腊神话作为世界神话中的一朵奇葩,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真实镜像,并揭示了父权制度建立以后,男权意识通过对妖魔化女性形象的建构来维护其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当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络数码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了"视觉读图时代",各种"图像符号"将我们包围并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场"视觉狂欢的浪潮"中,女性形象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首当其冲地走在了视觉时尚的前沿。视觉图像下的女性形象已日益变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和视觉快餐,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女性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意味和社会观念又反映着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期待和价值判断。本文试谈一下视觉读图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清初人们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亡国之痛极为深沉,在这种背景下,一直以来受到压抑和漠视的女性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这些女性的存在,把男性群体的懦弱无能突显出来。清初文人把戏曲作品作为载体,把一系列的才女、贞女以及女杰等女性形象塑造出来。社会历史和社会思潮是形成这些女性形象的根本因素,但主要还是源于创作主体特殊性因素。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犹如一朵朵奇葩,在戏曲百花园中盛开。本文对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向以塑造"硬汉"形象、关照男性世界而著称,有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个忽略女性的男权主义作家。但是在他创作的多部短篇小说当中,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女性的身影,并且他对于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时他站在女性的一方,透过她们的视角来写作;而有时又会站在与女性对立的一方,表现出对女性的敌意和排斥。本文通过几部短篇小说来阐述他对于女性角色的态度,并试图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运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广告诉求与消费的情绪状态对品牌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非注意条件下,男性的控制性加工比女性更容易受理性诉求的影响,女性的控制性加工比男性更易受情感诉求的影响,呈现情感诉求时,受众初始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受众的控制性加工,与男性相比,女性受情绪状态的影响更大;愉快情绪状态与理性诉求的对立体验影响男性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当代女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低于男性,并探讨了原因所在:性别刻板印象、男权话语及女性成功的双重标准造成女大学生角色冲突.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社会启蒙,使全社会走出性别刻板印象的误区;呼唤女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性别角色,树立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政府广告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度,促进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接受和贮存,引发公众对政府的心理快感和美好联想,影响和引导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同。完善政府广告和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应该强化政府形象意识,重视政府广告的作用,善于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发挥政府广告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功效,做到政府广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