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客公民行为是顾客行为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以其能够充分发挥顾客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种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竞争优势,已逐渐引起国外营销理论研究者和营销实践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述评发现,当前的顾客公民行为理论框架仍不完善,在顾客公民行为的维度、前因和结果方面还存在较多分歧,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顾客公民行为是顾客行为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以其能够充分发挥顾客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种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竞争优势,已逐渐引起国外营销理论研究者和营销实践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述评发现,当前的顾客公民行为理论框架仍不完善,在顾客公民行为的维度、前因和结果方面还存在较多分歧,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对2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学生角度对大学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由学生评价的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存在八维结构,分别是课外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源、科研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帮助、升学指导与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中小学教师有显著差异,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所得结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人际信任分成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两个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分成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两个维度,以200份企业人际信任调查问卷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均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并且情感型信任比认知型信任对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认知型信任比情感型信任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同时,利用层次回归的方法表明,工作年限对认知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显著,而对情感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府为其提供前进的动力,指引前进的方向,还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企业利益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同样,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会公民的支持,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公民要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热爱自然,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6.
六六 《全国商情》2007,(9):34-37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公司,企业公民的含义即在于此。 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在对比了中西方企业的异同之后认为,身为“企业公民”,应超越自我商业目标,而从消费者整体福利的视角为自己设立行为指标;超越当前,能根据未来发展目标的需要而规约当前行为;超越本土,能体察其他文化之精髓而为己用;超越商业,能从社会政治与人文进步的贡献角度来积极营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对2002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中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综合性社科以及高校综合性学报类期刊上关于组织公民行为方面的文章的梳理,描述性统计分析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现状,围绕概念维度、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的研究视角,试图揭示出受到较多关注与研究的变量,并从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推进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后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假定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平衡对话,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以及女性翻译试图解决传统翻译所忽视的差异问题,生态语境下的翻译继承了后殖民语境翻译以及女性翻译的差异研究意识,重视翻译文本中的生态失衡和历史语境。文章通过分析生态语境下的翻译研究,重点阐释了生态翻译的物种维度是生态翻译多维中的关键之维。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坚持主体间性原则为前提,物种维度旨在解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恢复非人类的主体性,实现物种间翻译的主体间性对话,维护翻译研究系统内部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准公民”阶段,但是相应的公民意识与行为并没有到位,因此对其进行公民教育尤为必要。要把现代民主政治中的公民文化内容与现代大学教育的科学理论方法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将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意志和愿望。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公民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归类归因研究。将我国国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归为六大类,调查发现了各类行为主要的易发人群,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各类旅游不文明行为易发人群与相应的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归因,提出对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标本兼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教育与高校治理、和谐校园建设以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重要的依存关系。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在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法律意识、科学理性意识等方面仍然出现非对称性发展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志愿者行为的实践性,在“两课”教学方式中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强化学校“公民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意识培养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在法治社会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影响公民个人是否积极担当公民身份角色的晴雨表,它直接指引着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全体公民普遍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民主体制的健全,有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宪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顾客参与在当前的企业营销活动中日益增加,但那些参与活动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顾客认同对于顾客参与与顾客公民行为间关系的影响来说明顾客参与实现其效果的机理.研究通过网络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到教育培训业206份有效顾客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顾客参与对顾客公民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顾客认同对顾客参与与顾客公民行为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在企业发起顾客参与活动时应以是否能够提升顾客对企业或品牌的认同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以实现预期的顾客反馈、帮助和主动推荐等顾客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872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民行为对关联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关联绩效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对关联绩效各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解释力各不相同。其中,对"工作奉献"解释力最强的是"认同组织",对"人际促进"解释力最强的是"协助同事"。这些研究结论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与选拔、培训、绩效评估等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教育变革处在一个外来思想强烈冲击、而本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特殊背景之下,对公民素养的重视和培育就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在对公民的概念理解及其教育形式上体现了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但在内容上并没有放弃本国教育所背负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通过对民国时期相关文本的分析发现,当时提出的公民培养方案渗透着强烈的本土意识,体现了本土道德意识与现代西方公民观念的交织。这既反映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素养培育的特殊性,又对公民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纳税意识仍然处在一个比较薄弱的水平,"不以逃税为耻,反以逃税为荣"现象还普遍存在,如何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就成了关键的一个环节。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是推进我国依法治税乃至依法治国的关键,而只有通过了解纳税人意识的概念,及造成中国纳税人意识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而全面地认识纳税人意识,从而提升全民纳税意识,做有纳税意识的纳税人。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究组织支持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纳入感恩这一变量进行研究。感恩属于个体的一种积极心理,与组织支持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紧密。以205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感恩在组织支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支持对员工感恩和组织公民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感恩对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感恩在组织支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组织支持如要更有效引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必须要重视员工感恩心理在其中所起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生态文明意识、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等的转变与优化,都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以需要多措并举。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构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治理,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管理机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公共意识培育的研究要有明确理论进路和出路。其理论进路是明确区分公与私以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意识与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公共理性及公共精神概念,并探寻公共意识与个人意识间的联结。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理论是路径模型,陌生人社会理论中的契约精神和法律精神是制度支持,信任和责任等公共理性则是价值支撑,这些理论提供了公共意识培育的出路借鉴。  相似文献   

20.
借鉴行为研究的实证范式,以三家金融企业的网站资料为例研究了基于战略意图的企业公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公民行为作为一种隐性的战略,已成为许多大中型企业的战略行为之一。尽管不同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但这些策略和行为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公民责任联系起来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