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聚集经济的形成原理,指出聚集经济的实现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密不可分,通过回顾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指出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出现的失误,尤其是重点发展小城镇政策与城市规模、聚集经济的偏离,并提出基于聚集经济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温室气体排放对中国而言,城市化肯定是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驱动力;但城市经济空间组织结构的特征,又决定了城市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必然是复杂和多元的。1.聚集的双刃性人口和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的聚集形成了城市;而其在城市空间聚集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进而引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转移时,将带来人口、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人们的居住地由相对分散且规模不大的村落向城市集中,人们的就业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增强,从而带来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促使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是采取工业化和小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具有技术升级要求高,资本积累大,速度慢,污染重的缺陷;小城镇化在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分散经营和缺乏投资力度的条件下,缺乏规模经济效应,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占用农村土地资源多等缺陷.因此,这两种城市化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应该都是有限的.而会展经济与城市聚集经济具有内在的耦合性与互动性,如果循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先导性,主导性和支柱性地发展会展经济,通过会展经济的乘数效用和供需创造机制等作用,有利于打破城市聚集经济的形成障碍;而城市聚集经济的形成,有利于一定区域空间内的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保持会展经济的长盛不衰,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繁荣.笔者认为在我国资金缺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人均土地资源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下,适宜走这一条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而不适宜走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市化是代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发生本质变革并获得快速发展的结果,是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以广州市2002~2011年产业结构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产业结构政策经过不断调整,城市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城市化水平已处于高位,超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幅度,但二者之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同时新型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响应程度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120个样本城市的相关数据可建立一组省城城市化质量水平指标的测度模型;以我国东、中、西部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例。用模型测度其城市化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省城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协调发展取决于区域城市化的内在质量。要提高中西部省城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应该重点培育次级高能量城市,增强省城城市体系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城市网络张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无锡市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无锡城市化水平与建设用地面积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引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13.34个百分点;短期内城市化水平变化是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Granger因,而建设用地面积扩展不是城市化水平变化的Granger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城市化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假说,给定城市经济总量水平,那么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也相应确定。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化水平由城市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本文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定资本和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估计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得出城市化快速发展所推动的经济增长完全可以实现年均7.18个百分点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对河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河南省城市化的水平已有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诸多明显不足.今后应有针对性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高标准、高起点、高档次编制城市化发展规划;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极;大力实施人才兴工,人才兴市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为中国21世纪的历史选择.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还很不合理.造成西部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市产业结构老化,技术水平低以及小城镇主体虚弱等.为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工业化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以加速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中国的21个城市,使用区位商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者服务业在我国城市中集聚的程度,并从整体层和地区层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城市集聚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者服务业呈现明显的城市集聚现象,但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研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在东部沿海城市集聚度较高,而其他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并没有形成集聚优势。因此,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同的城市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促进生产者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2.
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引擎,是辽宁省经济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区域。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群内非均衡发展,加剧了两级分化,各城市累积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可见大城市推进型的城市化已经无法持续。因此辽中南城市群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由外延式城市化转向内涵式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研究金融规模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金融规模与产业升级间的关系,以金融规模存量、金融相关比等指标度量金融规模,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刻画产业升级,运用山东省2013—2018年16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实证结果可知,金融相关比可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金融规模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分区域来看,金融集聚和金融效率在不同地区(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西南经济圈)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与通常意义上所认识到的二者之间关系不同的特征。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说明我国城市化的质量不高。从短期来看,在修正机制作用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速度在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上上下浮动,这是与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着力点。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推动,在于有效地为要素空间集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湖南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也处于相对落后境地,究其原因,金融支持绩效不彰是其中的根本原因。应通过金融支持制度创新,制定和完善与湖南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信贷融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多元融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最大化发挥城镇化拉动内需的引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PM25浓度呈现出“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月浓度均值呈U型分布。(2)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城市PM25浓度高于北部城市,南部城市雾霾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污染范围呈缩小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家庄、邢台和衡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化水平与雾霾污染正相关,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与雾霾污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础上,基于2006-2017年110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并探究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向好,但存在水平的时空差异,呈现出下游优于中游、中游优于上游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率高,提升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和城镇化均能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产业集聚则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这些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为: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城市规模,加强地区间绿色发展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市化从来都是以城市群和城市为主体推进的。”因此,对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加以回顾,并对新的城市群给予描述,有助于理清思路,深化改革。但应注意到,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可以称其为城市群,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的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9.
传统城市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显示出其难以为继,新型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增长极,其新型城市化道路将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化。通过文献法分析了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目标、动力、特征和指标体系,探索了辽中南城市群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所面临的困境,得出如下结论:辽中南城市群新型城市化之路应以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为突破,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主导,以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性指数。接着运用该集聚性指数对2006年中国27个超大城市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分析,同时分析了近四年(2003--2006)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性变化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27个超大城市按其集聚程度可以分为三大集团;近四年中国27个超大城市集聚性相对稳定,少数城市集聚性有上升或下降趋势,且这种变化主要由各个城市经济集聚性变化引起,社会集聚性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