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Anderson 8级颗粒物撞击采样器采集了冬夏季华中典型工矿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测定了17种元素的浓度,分析了其粒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元素Ca, S,Fe, K,Zn, Ba, Pb为华中典型工矿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污染元素,Ca, Fe, K等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5.8~9.0μm粒径范围,其他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0.4~1.1μm。粗、细颗粒物中各元素的最高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5.8~9.0μm和0.7~1.1μm。在多个粒径段,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浓度的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富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元素S为高度富集;元素Ca为中度富集;元素Cl在0~1.1μm粒径段内高度富集,在另外6个粒径段内中度富集;其他元素在各粒径范围内轻微富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以及采矿建筑施工等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运用热光碳分析仪对黄石市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进行测定,并探讨了EC和OC的质量浓度水平、粒径分布及来源。研究发现,黄石市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集中存在于细颗粒物中,秋季时EC和OC的最大质量浓度出现在0~0.4μm粒径的细颗粒物中,分别为(1.11±0.17)μg/m3和(2.52±0.38)μg/m3;冬季时EC和OC的最大质量浓度分别出现在4.7~5.8μm和0.4~0.7μm粒径的颗粒物中,分别为(0.48±0.08)μg/m3和(4.88±2.03)μg/m3。冬季时大气颗粒物中OC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秋季时的质量浓度;而秋季时大气颗粒物中EC的质量浓度高于冬季时的质量浓度,且这一差异在细颗粒物中表现得更显著,5.8~9.0μm粒径除外。黄石市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碳组分主要源于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家庭天然气燃烧和地面扬尘,粗颗粒物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安德森8级撞击采样器对黄石市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集,分析了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气象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粒径减小显著增加,呈单一的变化趋势,较高浓度(53.70μg/m~3)主要集中在细粒径段0~1.1μm,且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均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并明显受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影响。除秋季外,春季、夏季和冬季较细粒径范围(0~0.4, 0.4~0.7, 0.7~1.1, 1.1~2.1μm)各相邻粒径段颗粒物浓度相关性良好;粗粒径特别是9.0~10.0μm粒径段,在秋冬季与部分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在春夏季与其他粒径范围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总体上,黄石市大气颗粒物具有显著细粒径特征。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9月8日至同年月29日采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在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楼顶采样,分析不同粒径样品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探讨黄石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与质量浓度特征。结果表明:质量浓度相对较大的粒径依次为0~0.4μm、0.4~0.7μm、4.7~5.8μm,质量浓度分别为15.96μg/m3、14.26μg/m3、9.45μg/m3,其余粒径质量浓度相差不大;小于0.7μm的颗粒物粒径越细质量浓度越高;0.7~10μm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对较低。各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为:第3周第2周第1周,推断降雨可降低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石市大气颗粒物特点随其粒径不同而显著不同,可能是因各粒径范围颗粒物理化成分不同而导致。  相似文献   

5.
于2013年12月在黄石市郊区对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和TSP)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其污染特征,并研究大气颗粒物浓度与主要气象因子(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风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黄石市郊区PM_(2.5)、PM_(10)和TSP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7.2~365.9,78.2~513.8和90.5~586.4μg/m~3,日均值分别为201.2,294.0和345.4μg/m~3,均明显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超标率分别达到96.8%,93.5%和61.3%,说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细颗粒物(PM_(2.5))污染;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分析可能是受不同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也可能与气象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还对城市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根据石家庄市2012年6月~7月间PM2.5的检测数据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在采样期问PM2.5的日均浓度为66μg/m3,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标准,通过对石家庄市PM2.5进行源解析表明其主要来源是煤、油及其他矿物的燃烧,文章根据污染源解析给出了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于2015年8月、10月和2017年1月、3月在黄石市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采用直读式Dust Trak8533型颗粒物浓度测定仪对室内空气颗粒物PM_1,PM_(2.5),PM_4,PM_(10)进行实时监测,以评价工业城市高校图书馆室内空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时,图书馆内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032 mg/m~3和0.034 mg/m~3;夏季时,图书馆内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012 mg/m~3和0.013 mg/m~3;秋季时,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076 mg/m~3和0.081 mg/m~3;冬季时,图书馆内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137 mg/m~3和0.144 mg/m~3。此外,图书馆室内的空气颗粒物以PM_1为主,占比90%以上。图书馆室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均呈正相关。人为活动对图书馆室内的颗粒物浓度具有较大贡献,室外颗粒物是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镍为镍盐,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用液相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NiO.主要研究沉淀过程中三种不同加料方式下镍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着重研究顺加方式下镍离子浓度、溶液pH值随时间变化、Z电位和团聚粒径随pH值变化规律,进而找出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对其进行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2021年6月份所采集的67组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方法全面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和HCO3·SO4-Ca·Mg型为主;西部山前及中部地区的水化学指标浓度相对较低,而东南排泄区水化学指标含量较高,其中TDS、SO42-、HCO3-、Na+在辛集市南部南智邱镇地区出现极大值;盐岩风化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组成的主要因素,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人为因素也对水化学组分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读式Dust Trak 8533型颗粒物浓度测定仪于2016年3月26日至4月11日对黄石某高校大学生寝室室内颗粒物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室内PM_(2.5)和PM_(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33~95μg/m3和45~140μg/m3,PM_(10)日均浓度均未超过国家2级标准,其中PM_(2.5)质量浓度有4 d超过国家2级标准(75μg/m3);PM_(2.5)的质量浓度在颗粒物浓度中起着主导作用,占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63%;PM_(2.5)/PM_(10)和PM_(10)/TSP比值在采样期间起伏变化都比较大,其中PM_(2.5)/PM_(10)在3月29日、4月2日比值达到0.8以上,说明细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PM_(10)/TSP比值在0.75~0.92之间波动,说明PM_(10)质量浓度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较大;分析采样监测的温度、湿度、风速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可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温度、湿度都存在弱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