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稳步增长,是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跨入新千年门槛的中国经济要继续完成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加快科技进步,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以中国、前苏联及东欧为代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潮流。中国的经济改革,遵循的是一种特殊的思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其取得的成就表现在经济高速增长,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如市场机制作用有限,市场封锁及残缺,市场发育不平衡及市场主体缺位,秩序混乱等特殊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并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对转发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是否市场配置资源为标准界定二元经济结构,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形”;对改革前后中国的制度变迁、经济发展和“变形”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化过程的特点进行了重点探析总结;对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关系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东盟是亚洲重要的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又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合作,能够提高双方的国际政治地位,给中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带来更大的发言权,也有利于应对美、欧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总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内需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人口,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下降,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经济合作展望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并且在可以预计的将来,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仍然是以双边经济合作为主,而不可能演变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中国必须根据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前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具体的东北亚经济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以中国、前苏联及东欧为代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潮流,但是,由于向国本身的社会历史及经济法律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唢的国家在转轨道路及转轨模式上有所不同,中国的经济改革,遵循的是一种特殊的思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取得了特殊的经济成就,也遇到了特殊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前提,这一经济体系的构建分为徘徊萌芽、探索准备、持续发展、全面推动、深度发力五个阶段。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与绿色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体系、循环经济体系以及传统生态经济体系等有区别,是以全民共享的良好生态环境福祉为发展目标,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运行载体,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制度保障。这一经济体系具有五大特征,即创新、融合的全产业,绿色、文明的全空间,协同、竞争的全领域,开放、互惠的全过程,共享、关联的全要素;该经济体系包括三类运行关系,即经济与生态相互依存,物质、能量、信息、价值要素内在循环,以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互促进。未来,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研究应着手建立规范的学术话语体系,致力于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文环境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部发展经济应有自己的独特之路。要发挥西部地区的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找出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多种形式抓改革,搞活国有企业,以优势国企为龙头,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已经具备开放型大国经济的特征,但经济的市场化运行与经济的低社会化程度之间产生了冲突,而最直接、最表象化的挑战是全面开放带来的竞争加剧及其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分隔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战略面临转型:一方面,要继续加快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为特征的工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同时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推行逆比较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海内外的中国学者,出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面对世界经济竞争的挑战,纷纷提出“中国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共同市场”,“华人经济共同体”等殴想。笔者拜读了一些文章,也聆听了一些学者的讲话。在认真思考和对比以后,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井对一些人热衷宣传的“移植台湾经验”论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内需的理性思考——基于本轮经济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已不可避免,中国经济也遭受巨大的冲击。本文分析2001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除了显著的外部冲击因素之外,还有深度的内部运行因素,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经济规律的周期性作用显性化。以缓解外部冲击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会因为忽略经济运行的内部因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考虑长期的调整方案,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新智慧》2004,(3C):3-4
两年前在一个论坛上,我发言的主题是:主导中国经济的应该是中国企业。这些年来我为此到处呼吁奔走。我们每年讨论经济工作的时候都会说GDP增长。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盲目地追求总量,不追求质量,中国经济能否健康?不健康的经济能够持续吗?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经济持续大衰退,已经在各国力挽狂澜的经济政策刺激下走出阴霾,向好回升。中国经济率先趋稳,冲出低谷。虽然现实的国际贸易环境依然严峻,中外贸易的不和谐之音时常响起。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及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巨额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新战略、新机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对策研究等区域协调发展系列问题开展研讨,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特别是构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提供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加入WTO谈判历程和对WTO的简要介绍入手,以农业、银行业为例分析了加入WTO后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中国加入WTO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崛起有两个基本标志:一是中国人洗刷了百年的屈辱,讨回了做人的政治尊严,在世界舞台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二是中国人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经济贫困,有了做人的生活体面,也重新有了大国的经济地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应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契机,抢占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政治经济融合发展的制高点,并坚持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能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增长。本文根据1978~1998年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应用统计指标和回归方程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和长期贡献,并得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中长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