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稳步增长,是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跨入新千年门槛的中国经济要继续完成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加快科技进步,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提出的内能增长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次第渐进式改革使得由人们经济努力的主观意愿组成的经济内能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内能水平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控制收入增长速度,鼓励人们进行经济努力,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等和谐和收入分配公平等。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称:到目前为止,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经基本上结束,中国经济可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增长速度在上升今年年底中国经济的规模会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内需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人口,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下降,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经济理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必将带来经济理论界的重大变革。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正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变革,选择和利用怎样的经济理论和方针,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走中国特色的金融道路。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并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对转发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中国是贸易大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强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脆弱性,对环境和资源等社会成本的消耗度较高。因此,中国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减少浪费,实现中国向效益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东盟经济增长率将有可能逊于2006年。由于欧美地区经济增速预计放缓,东盟国家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会因此下降。不过,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及亚洲多个国家国内经济需求和基础设施发展等,将抵消欧美经济放缓对东盟经济所带来的部分;中击,东盟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性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中国经济至少在未来5年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并且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正表现为从对外开放向经济全球化转变。这种转变能否顺利完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能滞在新世纪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C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GDP只是衡量经济状况的数据指标,而非质量指标。因此,如何设定衡量经济增长状况的质量指标,并以此作为评价中国经济状况的依据,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后,政治互信进一步提高。在探讨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问题中,文章分析了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经济必然性,中国和东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经济合作障碍,提出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经济合作展望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并且在可以预计的将来,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仍然是以双边经济合作为主,而不可能演变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中国必须根据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前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具体的东北亚经济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特别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审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地位,是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选择与对策的基础。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已经并将继续受到全球化负效应的冲击。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融入全球化,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经济结构,切实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集中资源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维护和加强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切实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是经济民主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作为“规范的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宪法应该体现“人民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经济民主提供了最佳经济模式,经济民主可对经济权力进行监督和制衡。进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权力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体制选择,可实现经济民主。经济民主可以实现微观,宏观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1993年以后,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经济的特征是两低两高,即低汇率、低工资与高的外汇储备及高的储蓄率并存。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外贸拉动为内需驱动,这样才可以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要使这种转向获得成功,必须增加工资,使人民币升值,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降低教育、医疗、住房价格,并且大力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冲破行政区经济^[1]的束缚,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实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它在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在此情况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勇敢地迎接挑战,全面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指标多原因模型(MIMIC)测算1979—2009年中国地下经济规模,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占GDP比例增长幅度较大,1990达到了23.28%,1992年以后则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约为20%左右,但相对规模仍然偏大。税收负担、失业率和政府管制是影响中国地下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地下经济规模比例与官方经济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地下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地下经济规模的扩大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并加剧了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08年,关于世界经济的坏消息接踵而来,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因素,石油价格;中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全球股市剧烈震荡,世界经济的上空阴云密布。在不利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东南亚经济能否应对外部冲击,独善其身?其实,2008年世界经济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亚洲经济在中国和印度带动下,将会继续保持繁荣。在2008年奥运会的带动下,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经济增长的快车也会继续前进,处在中国与印度中间的东南亚,一定能够继续与中印两国一起分享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