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构建大监管体系,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一整套体现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管理体制机制框架,为海关改革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大监管体系建设应坚持以有效监管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综合监管为基本模式、以形成整体功能为根本要求、科学确定业务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层级海关事权,优化整合管理资源的指导思想,遵循整体性、协调性、严密性和适应性四项原则;构建大监管体系的路径是统一思想认识,健全指挥决策系统,科学合理分配监管力量布局,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海关的通关效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海关改革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在有限时空内最大程度简化海关手续,助推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商品的竞争力。海关后续管理体系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提到海关业务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当前海关后续监管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各种监管力量已经形成并发挥作用,但后续监管的效能只是在部分环节和局部监管过程中有所体现,未能对现场作业的科学、合理分流形成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新的形势和要求下,海关要适应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挑战更多、要求更高的局面,必须主动调整定位,积极开展创新突破,推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基础的综合监管体系改革.因此,在海关新的定位与改革的背景下,主动思考现有风险管理运作模式的调整,实现风险管理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海关自身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推动“控”、“防”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重构,可以从战略层面发挥风险管理分类防控、统筹协调管理资源的作用,从而能有效地服务海关定位的转变,促进海关自身的优化监管与服务的改革,通过构建综合监管链条,切实提高海关监管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海关后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能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应通过探讨,明确稽查工作在海关大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并整合海关后续管理资源,提高海关整体管理效能,在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中形成信息共享、职能融合、良性互动及健全联动的新机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海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通过一系列正确的决策,使海关保持了与整个国家历史性转型的同步发展。本文通过对"重新确立海关垂直领导管理体制、建立现代海关制度,实现海关现代化、设立海关打私职能机构、确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改革"等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的分析,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扫除障碍、引领海关发展的"法宝";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着海关进步的程度,海关的正确决策和进步,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在海关今后的决策中,必须坚持海关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展海关决策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避免海关决策的理想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的重要载体。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运用到构建大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使海关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领会大监管体系的实质内涵,探讨实施构建大监管体系的途径。从海关近十多年的改革历程看,两次重大改革均有成败得失。应从海关的本质来考虑海关的机构设置,变职能划分为手段划分,不必强调上下一条线,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关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认为海关主动应对危机,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以优化监管与服务为目标,加快改革发展,并提出了优化海关法律、法规,创新完善海关制度;优化海关通关模式,建立大监管体系;优化通道建设,加快海关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内陆基层海关由于地域及业务量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软硬件建设方面长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大监管体系建设背景下,内陆基层海关的业务改革整合,应加强集中式查验场地建设,遵循优化作业流程、有效监督、降低成本等原则,整合人力资源,强化风险防控,提高内陆基层海关执法和管理规范化水平,以及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海关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海关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自身话语权的关键,但也存在着体制机制不畅、效能低下、研究环境支撵不足的突出问题,而仅有一般的共识和理念,已经难以推动海关理论研究向纵深方面发展,难以改变海关在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中话语权不断弱化的趋势,难以改变海关在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重大难题能力不足的现状,难以改变海关在国际海关界转型发展中地位不符的局面,从而有必要参照府际关系与府际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海关理论研究体制与机制,并充分发挥上海海关学院在其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海关关长会议报告具有全景性、权威性和价值性的特点,有独特的引领和指导功能、决策和政策形成功能、贯彻和执行功能。关长会议报告反映了海关工作指导方针的演变,海关职能的调整,海关治关理念的转变,海关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海关业务改革的方向和海关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只有自觉把各项改革放到中央对海关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方能认清海关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之理。加强海关理论研究,既着手于现实研究工作,又着眼于未来的战略研究,为今后海关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海关是建设现代化海关的重要内容,是总署党组认真分析海关事业改革和发展形势的科学论断,是着眼于新时期海关工作基本规律、总揽全局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介绍标准化的概念及海关业务标准化现状入手,分析了构建和谐海关、法治型海关和业务标准化建设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阐述了推进海关业务标准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海关和法治型海关的重要意义,提出推进业务标准化建设应注重"过程控制和系统性"、"细节和内外部实际效果"、"运用质量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次性能源的煤炭,要想应对近年来逐渐形成的买方市场,走出困境,就必须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加强市场营销和市场开拓;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加大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一年以来,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更加具体可行,有利于实现“守法便利,差别管理”的目标。但也应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外贸进出口形势日趋严峻,被调整企业对下调标准和依据合理性的反响比较强烈。海关应提高宣传的针对性;企业规范申报行为,海关调高评定标准尺度;实施分类管理,为管理相对人“量身定制”评定标准;企业强化内控机制,企业主管地海关应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主要进出口岸海关的联系沟通,在处置具体行为时掌握更多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谢志华 《新智慧》2004,(10A):13-14
最近,国务院决定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职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这一改革目标完全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的,它能真正实现投资主体的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本就投资体制改革几个有关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来河南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表明,必须坚持国企改革的市场取向,以国企的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认真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制衡机制,坚持走专业化经营的路子,坚持按劳分析原则,努力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技术进步为契机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重视提高管理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国企改革,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世界海关组织(WC0)为主要合作交流平台,国际海关界对海关战略管理的关注肇始于新世纪以来WC0实施的能力建设战略,从关注海关业务与技术转向综合能力建设,在全球层面,辨识了海关内外部环境及促使变革的驱动要素,确立了未来海关改革发展的方向,实施了全面系统的能力建设活动,探索并确立了海关战略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工具,这些活动对推动成员海关现代化建设,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效能与效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海关的传统管理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中国海关的改革基本任务就是要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海关管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对海关而言,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大监管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本文阐述了控制海关行政成本的现实性,分析了影响海关行政成本的不合理因素,并就如何控制海关行政成本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海关承担着支持、服务和促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责任。服务经济模式下上海外贸发展方式需要在驱动模式、贸易地位、国际分工上实现“三个转变”,因此,海关在管理单元上,应从商品为主转向企业为主;在服务导向上,应从适应企业进出口需求为主转向适应跨国供应链运作需求为主;在实现方式上,应从促进产业发展为主转向优化贸易环境为主。具体来说,海关目前应深入推行电子通关,提升贸易运作效率;全面实施分类管理,有效实现守法便利;完善海关保税监管制度,拓展外贸创新发展空间以及努力优化执法机制,巩固外贸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新型对外贸易方式的离岸外包业务的增长更为人瞩目,其对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也日益显著。离岸外包是一个新兴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形式不同,如何对"无形贸易"产品进行有效的进、出口监管,对海关监管理念和海关监管法规构成挑战。海关对离岸外包企业的管理主要参照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海关现有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也构成挑战。因此,对离岸外包实行有效管理应加快对海关法规的修订完善,进一步更新监管理念,架构全新的海关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建立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模式,推行诚信管理,简化具体的监管措施,规范申报。允许企业采取集中报关等申报模式,简化减免税管理办法。同时,应创新海关监管手段,发挥电子口岸功能,采取稽查方式进行阶段式监管,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的产业政策,适应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