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本文根据税法对于不同增值税纳税人适用不同的政策规定出发,对增值税纳税人身份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小规模纳税人顺利转为一般纳税人并合理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提出相应的建议。一、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税收管理政策比较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增值税纳税人按会计核算水平和经营规模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分别适用不同的增值税计算办法。同时,根据《增值税一  相似文献   

2.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条件分为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从理论上说,实体条件又可分为模糊条件和具体条件两种类型。模糊条件,是以纳税人自愿选择为一般纳税人准入的前提,纳税人选择一般纳税人计税的,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纳税人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计税的,可不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请认定办法》采用的是具体条件。归纳起来有:(一)年应税销售额;(二)年应税销售额与财务核算情况;(三)特殊行业或特殊目的;(四)多种条件同时具备。程序条件,包括纳税人中请认定应当提供有关证件、资料,以及提出申请后还应经过申请条件及提供证件资料的审核、受理、审批认定等程序。  相似文献   

3.
税法必须以尊重和保障纳税人权利为其精神内核。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共同富裕的要求,通过在宪法上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在税收立法上完善纳税人权利、在税收司法上护卫纳税人权利等措施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的纳税人权利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纳税人隐私权与民法意义上的隐私权在内涵上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纳税人个人隐私是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的法定类型之一。确立纳税人隐私权是保护纳税人基本人权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税收征管权与纳税人隐私权存在利益冲突,但二者终极价值的同一性决定了在立法上实现利益平衡有可能,在保护纳税人隐私权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合理限制。针对我国纳税人隐私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健全纳税人隐私权保护制度可以从明确主动保护范式、完善程序性规定、优化合理使用规则和拓宽救济途径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完善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重点是保护纳税人权益.而税权仅仅是税的权利和权力的统称而不能将其复杂化,只有形成纳税人意识才可能真正形成纳税意识.文章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着手,深入分析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并从宪政、实体以及程序、法律意识的多维保障来论证应在更新税收观念的基础上,从制定税收基本法来充分反映纳税人和公民意见,落实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从而实现对纳税人权利的全方位法律保护,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国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纳税人需求是对纳税人利益的深切关照,也是对税务部门改进税收宣传工作的一种推动。纳税人的税收需求也主要体现在对政策实体内涵更加关切、税收举措更加便民和个性化需求增多等方面。基于此,首先要建立纳税人需求的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其次建立公共性开放式的讨论平台,密切关注纳税人的需求,并对纳税人需求的变动加强研判;最后扩大宣传的媒介,引导纳税人再传播。  相似文献   

7.
面对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不力的现状,有学者提出应当引入日本学者北野弘久"纳税人基本权"理论。纳税人基本权理论强调从税收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本质上是公民基本权利在税法领域的具体映射;其具有提升纳税人权利位阶、将纳税人权利体系化和强调税款支出环节纳税人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我国尚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税收国家",《宪法》对税款用途的规定比较模糊,税法制度在主体层面形成"负税人—纳税人"的二元结构,纳税人诉讼在现行制度语境中也缺乏适用空间。因此,我国不宜将"纳税人基本权"作为税法建制的逻辑起点,而应当通过预算监督、税收救济等相关制度的完善,推动纳税人权利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尽管作为权利主体的国家与作为义务主体的纳税人的地位不对等 ,但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仍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 ,是平等的。从全社会角度看 ,税收作为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费用 ,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从具体税收法律关系看 ,征税机关的权利是纳税人的义务 ,征税机关的义务是纳税人的权利。我国当前完善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重点是保护纳税人权益。应在更新税收观念的基础上 ,从制定税法充分反映纳税人和公民意见、落实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和切实保证税收科学有效使用等方面强化国家义务 ,保护纳税人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税收的性质、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和建立"服务型"政府与"服务型"税收等角度对保护纳税人权益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纳税人权益的基本内容,论述了保护纳税人权益的国外经验及其借鉴,并提出我国有效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纳税人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中坚力量,提高纳税人权利意识,保障纳税人权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有必要从立法、执法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构建纳税人权利保障体系,各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对纳税人权利给予全面而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纳税人知情权是纳税人权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考量,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政治性权利、个人权、请求权或者人民所行使的税权。纳税人知情权的内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认识。从一般知情权的角度看,纳税人知情权是人民所普遍享有的知情权;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纳税人知情权仅指对涉税事项的知情权。完善我国纳税人知情权制度主要应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完善法律制度,疏通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2.
纳税人诉讼中的“纳税人”,包括纳税义务人以及与纳税义务人地位类似的代扣代缴义务人、负税人。我国目前不允许纳税人针对政府违法使用公共资金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而通过论述,文章认为纳税人诉讼具有全面实现行政诉讼功能、救济纳税人人权利,全面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和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权利是现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结构性要素,只有尊重纳税人权利,才能强化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真正实现依法治税。只有行政模式和立法模式的有机结合才能构筑保护纳税人权利的互补的、广泛的体制。因此,应该通过立法,明确纳税人的权利和规范政府行为,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增加政府支出的透明度,提高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公平程度,切实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纳税人的人格特质影响其纳税道德。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的中国大陆数据,通过对1 215名中国纳税人的实证分析发现,情绪稳定性、尽责性与税收道德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税收道德显著负相关,开放性对税收道德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换言之,负责任的、情绪稳定性的纳税人乐于纳税,而外向性的纳税人喜欢逃税。因此,税务机关要充分了解纳税人,建立纳税人心理档案,并根据纳税人的人格特质施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激励措施,以提升税收征管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案的通过,为我国税收法制建设打开了新的一页.修订后的征管法第八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政策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政、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新智慧》2008,(1):44-46
一、纳税人更明确 反避税有实招 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纳税人作了哪些细化规定?答: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所得税法的可操作性,明确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强调依法征收,对纳税人要求依法纳税,在这种大的法制环境下,站在纳税人的角度,如何正确理解税法的规定,对纳税人节税有着重要意义。探讨如何正确调整计税所得额及所得税后利润分配,如何使纳税人取得节税的利益等可以帮助纳税人学税法、懂税法,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纳税人权利的建设和保护应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在思想观念上应重塑税收、税法理念,用崭新的视野认识税收的交换特征和征纳关系法律地位平等性.使征税主体充分重视和尊重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自身也要树立权利意识,提高纳税自觉性.在制度层面上,首先,应将税收和纳税人权利上升为《宪法》规范;其次,要制定并完善纳税人权利基本法,规范税收立法权,明确界定行政主体的税收立法权问题;第三,国家应协助纳税人实现其权利,为纳税人权利实现创造环境,其中主要是改善与纳税人联系最直接的征管机制,使征管由原来的监督打击型变为管理服务型,让纳税人的权利在征纳活动中得到充分尊重和落实.  相似文献   

19.
纳税信用问题反映了纳税人的诚信纳税动机,提升公民的纳税信用需要合理的激励制度安排和配套措施来完善。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验证了便利的税收服务、对诚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公开政府支出信息、公开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对失信纳税人的惩罚机制以及较好的社会纳税信用环境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均有利于显著提升我国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倾向,并由此构建我国纳税信用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纳税人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有纳税义务,也有参与税收征管、实施税务监督的权利。因而纳税人不是被动地受管理。纳税人的经营思想、价值取向、对税法的遵从度以及心理特点与状态等都会影响税收征管活动,影响着纳税人对涉税数据提供的准确性、真实性。所以,纳税人的心理研究一直是税收征管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并进而具体运用到税收的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