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文章主要利用1997至2003年的税收的相关数据,从我国税收总体情况、所有制、主要税种、三次产业等方面对我国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进行分析。我国近几年的税收负担不断上升,税收弹性一直大于1。同时,我国不同所有制、税种、产业之间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有所差别,呈不均衡现象。并通过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改革趋势从我国税收总体情况、所有制、税种、三次产业角度对我国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进行了简要预测。  相似文献   

2.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中所有的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和。我国有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衡量指标,对我国目前宏观税收总负担,税收负担结构,主要税种偏高,不公平等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减轻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地矿部门地勘单位1996年税负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总体税负水平、利税比、税种结构、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税负之比较,以及影响地矿部门税收负担的因素等方面作了分析。从而针对地勘单位在税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调整纳税主体、重视税收业务、理顺财税关系、沟通地方税费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税收结构并未作出相应调整,从而导致现行税制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并不能有效地纠正市场失灵.所以,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税收待遇平等、税收负担公平,以利于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征管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经济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税收制度制定得合理与否影响着税收负担水平,经济政策对税收负担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税收征管水平不同,税收流失程度不同,税收征管效率影响着税负水平。但各因素对税收增长所起的作用大不相同,本文选择因素分析法对税收增长的各因素影响程度进行分解,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实践,揭示我国税收增长的各因素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讲 ,工商税收收入与 GDP之间应存在同步增减的态势。然而 ,动态分析表明 ,近 2 0年来工商税收弹性系数不仅较低 ,且工商税收与 GDP增长之间有时仅呈弱相关或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变化 ,国企经济效益下滑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等因素。因此 ,优化产业结构 ,公平税收负担 ,深化国企改革以及强化个人所得税管理成为现阶段保持工商税收收入与 GDP同步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我国2000-200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方法,深入分析探讨了中国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构成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行业因素,企业个体特征因素以及时间因素。行业因素反映了政府对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非常显著;企业规模大小对税收负担没有影响,资产利用率高的企业税收负担率高;时间效应在特定的政策变动期间非常显著,反过来证明了控制时间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税收会影响经济行为,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进而产生税收福利成本,测量税收的福利成本对于改进税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税收的平均超额负担和边际超额负担是衡量税收福利成本的两个重要指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税收的这两个指标进行测量,对于研究我国税制改革和确定政府合理规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拉弗曲线变异看我国企业税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经济主体与市场经济主体的经营目标、市场地位不同,面对税收负担变化的反应也有所区别,后者的税收负担敏感度要高于前者。在评价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时,应该考虑不同性质经济主体之间的行为选择差异,科学合理地调整税收政策,使政府企业与民营企业发挥好各自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超利润税收”是对课税对象超过其利润部分课征的税收。它是在供给严重缺乏弹性,需求相对富有弹性,间接税不能转嫁的情况下产生的。“超利润税收”负担会伤及企业生产成本,严重侵蚀税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已出现了较严重的“超利润税收”负担,应引起足够重视。消除“超利润税收”的思路是发挥市场竞争机制,让企业优胜劣汰;走公共财政之路,减少企业负担;调整税收结构,优化税制  相似文献   

11.
税收负担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测度指标,但目前的宏观税负无法测度劳动者的税收负担,因此找出对劳动者税负的测度指标便具有必然性。本文主要探讨一种新的税收负担指标,即劳动者税负,并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上,对劳动者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讲,工商税收收入与GDP之间应存在同步增减的态势。然而,动态分析表明,近20年来工商税收弹性系数不仅较低,且工商税收与GDP增长之间有时仅呈弱相关或非确定性相关关系。产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国企经济效益下滑和收入2分配格局的变化等因素。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公平税收负担,深化国企改革以及强化个人所得税管理成为现阶段保护工商税收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资本市场2004~2008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税收负担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对于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当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时,税收负担对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影响;当上市公司进行负向盈余管理时,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在进一步的追加测试中发现,在正向盈余管理组中,无论何种性质的上市公司,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在负向盈余管理组中,非国有上市公司表现出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无显著关系,而在国有企业中,税收负担显著提高了负向盈余管理程度。本文的研究为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以2005—2018年省级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竞争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税收竞争能够通过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空间效应的分析发现,邻近省市税收竞争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缩小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时期的回归结果显示,2012年"营改增"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税收竞争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我国应因地制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规制地方政府的不良税收竞争行为、合理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地方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择减税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通过减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已成熟,应该选择企业为立足点,结合运用金融政策和其他财政政策,以理顺产权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以企业税收负担,以刺激总需求和扩大总供给,带动经济复苏,力求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2%,使我国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稳定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趋同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多年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东、中、西部区域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8—2012年我国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地方政府投资与税收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地方税收加剧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而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则降低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税收三大财政政策变量对产业结构趋同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剥离地方政府的产业经济建设功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对新办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筹划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企业组织形式,税率及优惠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通过对企业组织形式,税率等的分析,让广大投资者把握新企业所得税临界点的应用,税收筹划原理,开阔税收筹划思路,通过实例来验证税收筹划的效果,通过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也体现了企业在新税法的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向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上,有利于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企业和国家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税收弹性在财税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借此衡量税收负担、税收结构的合理性。本文围绕税收弹性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合适水平等不同层面,对我国税收弹性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概括了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和现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税收负是高是低?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原因在于学者们所使用的衡量口径各不相同。从税收负担指标的可比性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的匹配性角度,考察不同衡量口径下的中国宏观税收负担,认为用“财政性税收占可征税收入的比率”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宏观税收负担比较合理,同时判断税收负担合理性还应该考虑单位税收的公共服务支出水平。总体看,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较高,但应该客观看待中国宏观税收负担在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上居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税收负担研究是税收理论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它对充实税收理论、优化税制结构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就税收负担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文章拟从税收负担的概念、决定性因素、适宜区间、演变轨迹以及经济社会效应等多个角度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达到对税收负担研究成果的系统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