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我国遗产税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产税是对财产所有人死亡后遗留的净财产课证的税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开征的以校正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税种。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主要是对收入流量的动态调节,而对收入存量纳税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的静态调节却相对较弱。因此,无论从完善税制结构,还是从缩小贫富差距来看,开征遗产税都是势在必行。我国开征遗产税,在现阶段宜采用总遗产税制,并一并开征赠与税作为对遗产税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自1958年荷兰首次开征遗产税以来,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征了遗产税。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开征遗产税的呼声很高,似乎开征遗产税已指日可待。然而,任何一种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离不开培植它的文化土壤,必须与其文化系统相容。现行文化条件下,我国开征西方模式的遗产税仍然存在不可行性,如中国人价值感的来源、对待财富的态度、继承的观念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国情不同,制度不能照搬,所以我国目前开征遗产税的条件尚未成熟。但作为一种完善税制、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调节收入差距税种,我国未来开征遗产税依然有其重要意义,应适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建立健全公民的死亡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和财产登记制度、个人财产评估制度,并进一步完善财产继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与社会民众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开征遗产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几成呼之欲出之势。那么,遗产税开征之后其税收收入应当归属于中央还是地方便成为了一道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域外税收实务的介绍推断出遗产税收入归属主要由遗产税开征所欲达到之目的来决定。其次笔者对我国开征遗产税的主要目标进行分析,认为遗产税开征的调控目标与财政目的使之兼具中央税与地方税的特征,因此我国在开征遗产税后应将其划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最后笔者对今后遗产税的征收主体及央地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遗产税的开征策略关乎遗产税开征的成败。我国遗产税的开征应当采取的策略是:充分认识有利的国际环境,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正确评估遗产税近期的国内讨论,认清我国遗产税的开征在今天所处的位置;积极宣传遗产税的三大基本问题,夯实我国遗产税开征的共识基础;及时揭露遗产税的真相,清扫我国遗产税开征的路障;同时规定遗产税的税款专用和公开条款,契合民众对遗产税的期望;配套出台遗产税的征管办法,消除民众对我国遗产税开征条件和能力的疑虑;更新几个遗产税观念,回应我国遗产税开征的时代要求;特别警惕遗产税开征的触发机制,控管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关于遗产税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局面的打破和近三十年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成功改革,经济社会中个人财产大量聚集。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对收入分配初次调节能力有限,出于财政收入和公平原则的考虑,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日益突显。文章就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从多方面进行讨论,而后提出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合理的遗产税的设计方案并对开征遗产税所需要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2013年2月5日,众人翘首期盼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本次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善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而遗产税作为财产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调节贫富悬殊问题.本文主要论证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呼吁我国可以尽快制订遗产税法,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7.
遗产税是一个古老的、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种税,是调节社会成员财富分配的一种税收手段。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曾开征过遗产税,新中国建立初期也设计过遗产税,但由于条件不具备而没有开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个人财富的拥有量在逐渐增加,以存量收入的财产为课征对象的遗产税的开征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遗产税是否应该开征以及在什么时候开征,一直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目前有一些人对于我国是否有必要开征遗产税,是否具备开征遗产税的条件提出了质疑。本文论证了我国征收遗产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征收遗产税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公民生前收入虽有个人所得税进行调节,但公民死亡后留下大量遗产通过继承(或生前进行赠与)进行财产再分配时,我国税收制度中没有规定征收遗产税与赠与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是历史与现实的需要,但现时条件还不具备,还需创造开征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月份结束的又一轮关于我国遗产税开征的社会讨论,非常有必要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在这次讨论中,我国普通民众对遗产税开征的普遍而强烈的反对声,实质是对我国改革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和矛盾的紧张、失望、担心、忧虑、不安、不满、厌恶和愤怒等社会情绪的宣泄,但是,各种严重违反当代遗产税基本常识的传言实则起到了乘风放火、火上浇油的作用,而这样的传言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则是因为我国遗产税的开征缺乏坚实的共识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反对我国遗产税开征的社会情绪,普及我国遗产税开征的基本常识,夯实我国遗产税开征的共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近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要求开征遗产税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民众财富的增加和贫富差距的加大,可以预见,我国将来定会出台遗产税。人具有趋利避害的属性,遗产税一旦开征,民众就会通过各种方式避免或减少缴纳遗产税。信托具有特殊的财产权利结构,在避税方面有着天然的功能和优势,因此通过设立信托规避遗产税可能较为普遍。对于这种规避行为,不能简单地给予否定评价。从信托的固有品格、“目的违法”认定的可操作性、国外的主流立场、我国民事信托不发达的现实、避税与逃税在本质上的差异等综合考虑,应对设立信托规避遗产税的行为宽容对待。  相似文献   

12.
遗产税草案推出至今虽然已有十年时间,但一直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近年来社会大众对开征遗产税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关于免征额的讨论也颇为激烈,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居民贫富两极分化的态势愈发明显,财富的聚集化和分配不公引发了社会贫富矛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矛盾的范围正在从代内向代际扩散。代际公平理论一直以来虽较多地被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但其与税法的税收公平主义有着内在的契合,将其引入税法领域是一个尝试,这一理论对于探究遗产税的征收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遗产税的法理依据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遗产税的开征迫在眉睫,但传统的遗产税征收依据学说答非所问,似是而非,根本没有说服力;遗产税"技术价值论"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值得重视;遗产税"社会资源垄断论"的提出,是对"技术价值论"的完善和发展,阐述了遗产税的法理依据,解决了"为什么一小部分国民应当缴纳遗产税"这一难题,能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个人所得税制是公民慈善动机的润滑剂。这是因为,一方面,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弥补个人捐赠成本;另一方面,高税率的遗产税可以刺激富人阶层的慈善动机。从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个人所得税制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制定了直接指向慈善捐赠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二是推行以公平性为基础的综合所得税制,三是开征了高起点的遗产税。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个人所得税制是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一是不合理的税制结构,二是不合理的分类所得税制,三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设计忽视了阶层差异,四是遗产税制的缺失。因此,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呼唤。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遗产税的征收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税制改革焦点之一.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实行遗产税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遗产税在我国的开征模式做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世界上有 10 0多个国家已开征遗产税的环境下 ,经过 2 0年改革开放的我国是否已具备了恢复开征遗产税的环境。有哪些必要性 ?应该设置一套什么样的税制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许多人主张要开征教育税,并且要把教育费附加也改为征收教育税,并认为在我国开征教育说的条件已经具备,甚至认为开征了教育税就可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而本文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开征教育税的理论依据先天缺失,使得开征教育税的目的难以企及;同时,从税收实务上看,开征教育税面临着税基选择的多重困境,正常收税环境的不完备使开征教育税也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18.
开征遗产税能在一定程度上均衡贫富,缓解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鼓励勤劳致富,引导公益捐赠,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遗产税的开征应在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税制模式、征税依据、课税对象、减免扣除项目、税率和遗产税的归属等方面做出正确选择,同时还应建立相关制度准备。  相似文献   

19.
以1998-2004年俄罗斯家庭支出与报告收入面板数据作为逃税行为依据,利用非连续回归方法对俄罗斯2001年统一所得税改革于消费、收入及逃税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证实俄罗斯统一所得税改革后逃税行为的大范围减少与自愿性服从相关,而不能被解释为税收强制政策的变化。同时,基于个人所得税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估计,核算出由于逃税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俄罗斯统一税制改革所提高的效率低于以传统方式进行改革所能提高效率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