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2006年联合国发布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蓝皮书时开始,各国纷纷响应号召,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国政府也加入了"普惠金融联盟",把"普惠金融"写入政府决议。本文从普惠金融的来源、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到中国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再到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如何通过金融创新,特别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加速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让所有需要获得金融服务的人享有优质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联合国发布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蓝皮书时开始,各国纷纷响应号召,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国政府也加入了“普惠金融联盟”,把“普惠金融”写入政府决议.本文从普惠金融的来源、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到中国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再到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如何通过金融创新,特别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加速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让所有需要获得金融服务的人享有优质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富强 《西部金融》2014,(10):53-56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期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民生惠及深度、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金昌市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然而受制于先天弱势性、机制保障不健全,金融生态环境仍需优化等因素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受到一定地限制。本文立足于金昌实际,从构建更富有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改善金融管理服务及创新手段、建立和发展普惠金融保障机制、畅通普惠金融落实渠道入手对推动普惠金融加快发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4.
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是国家针对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金融服务,它肩负着推动市场经济转型,扩大民生惠及深度的重大责任。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普惠金融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同时,由于普惠金融的初生性以及风险难以估计性,普惠金融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当今互联网金融发展火热,它自身也富有创新性,其优势又具有金融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就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得出互联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的相关方式以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深度赋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为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动能。运用2011—2021年中国2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微弱;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其覆盖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存在协同互补关系,传统金融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阶段性特征,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弱化了门槛效应约束,增收效应相比传统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应大力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种金融模式协调互动,以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日益完善的浙江金融机构体系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市场和技术的支持,但同时浙江金融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现代金融"的总体目标和"小微化、普惠化"的金融发展定位,浙江的金融发展要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契机,全面提升面向浙江小微企业、"三农"、社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本课题以互联网金融为突破点,研究浙江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现实背离程度,分析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普惠金融问题的可行性,以互联网金融为契机,为浙江金融管理当局提供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普惠金融的核心内涵是让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能拥有享受各种金融服务的机会。以亳州市利辛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发展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扶贫中的效用为着力点,阐述信用体系对于优化信贷分配、减少信贷歧视和不公、解决贫困和社会公平的意义,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普惠金融中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是为社会所有人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缓解金融排斥;有利于增强农民金融服务意识,提高农民使用先进支付工具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服务的平民化、平等化.其对加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具有重要意义.该服务推广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也存在不少发展瓶颈,如区域分布不均,各金融机构开展的程度不一,使用率不高等.究其原因,主要有推广基础薄弱、服务功能单一,以及农民用卡意识仍未形成,业务风险隐患较大等.要推进助农取款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强对服务点的资金扶持、丰富服务功能、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并着力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用卡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铜川农户主体为研究对象,设计针对农户金融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在全面了解铜川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主体普惠金融满意度的因素。实证结果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主体的金融意识及接受程度、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贷款服务是影响农户主体普惠金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生态、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防范普惠领域相关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后2020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成为工作重心,扶贫实践也被赋予更多的“缩差”任务。本文利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微观跟踪数据,基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比较分析视域,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产业扶贫与普惠金融两种扶贫模式对农村人口“增收”与“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与普惠金融对绝对贫困及相对贫困都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但在绝对贫困治理即“增收”功能上,产业扶贫具有更高的治理效应,而在“缩差”上,在有效控制贫困人口能力干扰后,普惠金融成为具有更强增量治理效应的扶贫模式,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社会再生产覆盖及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为核心的产业扶贫模式依然是主要金融扶持路径;未来金融扶持应该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的相对规模,保证普惠金融成为农村人口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政策构成;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应进一步强调产业扶贫与普惠金融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具有保费额度小、保障适度、保单通俗、核保理赔简单等特点,主要服务于农村的低收入群体.是我国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本文在分析甘肃小额人身保险试点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和障碍,探讨了小额人身保险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推动南部边境脱贫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衔接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尽管政府在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发挥了制定政策规划、提供资源投入和组织主体力量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依然面临着衔接政策困境、衔接执行困境、衔接群体困境和衔接环境困境。对此,南部边境脱贫地区的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实施政策,通过革新思想来增强基层政府执行人员的能力,加速市场改革、提高农民对衔接的参与认同,明确自身定位和重构价值理念的途径来克服困境,从而提升政府在衔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额信贷既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工具,可以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能够缓解农村金融供求紧张状况,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但是,由于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在理论上、实践上仍然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其运作不尽如人意。本文首先分析了小额信贷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小额信贷公司的存在问题,最后科学地分析了小额信贷公司可持续发展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当前是贫困地区从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的重要阶段。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有着历史承接的关系。贫困地区由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的转变过程中可能面临经济自主能力不强、产业薄弱、人口结构倒挂严重、发展模式不易转变、群众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等现实困难,同时,经济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阻碍依然存在。论文从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从“精准扶贫”向“精准振兴”的模式转型、从帮扶困难群体向壮大乡村市场主体和职业农民政策的转变等方面探讨了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正视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现实困境,尊重个体迁移流动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怎样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何对新形势下的农民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引导,是当今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通过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建征信共享平台,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创新信用评价模式,利用财政金融手段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积极引导农民创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意义长期被忽略。文章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采用一系列具有良好小样本性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从长期看,即使控制经济增长的涓流效应,农村贫困人口也可从私营部门信贷增长及货币化进程中获益;从短期看,私营部门信贷对贫困发生率具有预测作用。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分享金融发展的红利。这为金融扶贫战略的重要性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的支持,其政策涵义是,为巩固农村反贫困成就,维护社会公平,中国金融改革应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2018个县域的数据,对农村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县域所面临的金融排斥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县域金融排斥现象仍然存在,并且主要表现为对信贷资金的排斥,而非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排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当前,县域出现了信贷资金排斥与机构相对饱和同时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增加传统金融机构的供给并没有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反而是加剧了县域资金的外流。  相似文献   

18.
借助中国省际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村减贫得益于财政支农工具与城镇化战略的交互协同效应,但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减贫的促进效益更强;财政支农投入中的扶贫性投入和就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村脱贫,而综合性开发支出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中西部地区更具农村减贫的拉动效果;虽然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但随着财政分权、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村医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得到相应抑制。  相似文献   

19.
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保险机制在支持农村扶贫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可成倍放大扶贫资金效用,提高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调节利益分配关系,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保险业可从做好基础扶贫工作、参与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贫困地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参与贫困地区综合开发等方面在支持农村扶贫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20.
《西部金融》2012,(7):4-7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于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有效发挥金融资源分配功效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总结有关金融市场结构理论研究进展基础上,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0个县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含农合行、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法和非结构法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西北县域银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竞争偏垄断状态,且垄断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该在加强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放开县域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提高县域金融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