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城市化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与全球经济变化的新趋势,中国特色城镇化需要选择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要求的基础上,以湖南为例,从剖析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长三角城市化发展中存在耕地浪费现象严重,城市发展缺少整体规划或者规划不完善,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导致土地资源巨大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且粗放式利用严重等问题.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制定和完善长三角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正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土地运营中的地位,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机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并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  相似文献   

3.
袁冰 《全国商情》2009,(5):143-144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的问题分析,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范围,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进行的系列问题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通常会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种类、面积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各类生态环境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同时土地利用的变化还改变了自然景观面貌和影响景观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分配,它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手段,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有以土地出让收入为支柱财源的土地财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但土地财政所导致的土地资源代际分配不公、降低城镇化质量及增加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等问题已经凸显,抑制了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随着后土地财政时代的真正到来,为保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应通过改良现行的土地出让批租制、土地确权、涵养税本及规范地方政府的财税金融体制等措施推进现有土地财政的及时转型,以提高城镇化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状况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对策,提出在宏观上,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积极引导城镇化进程;在微观上,通过健全城乡土地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同时在国家法律法规指导下,注重完善省内相关配套政策,创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政策环境;要建立“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土地保障制度,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完善城镇化机制,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土地财政构成了我国土地管理改革的主要背景,而据此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土地管理改革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结合当前产业结构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针对土地财政视角下土地管理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进行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土地管理改革,就是要通过土地制度创新、 土地供应、 规划与利用管理等,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促进第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加快第三产业的提速与发展,改善三次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政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获得了充足的建设资金,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以及居民住房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导致土地财政不可避免的走入下行通道.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土地财政衰减的必然性.然后,在分析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以及房地产投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土地财政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衰减对于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中国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并给出了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级市城镇化水平高值与低值相邻,呈"负空间自相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非农化、环境宜居以及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的对外贸易、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呈负向关系.广西及地方各市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契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避免各市间的恶性竞争,要加强经济建设,积极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同时,应积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新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就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是一切财富之源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以及农地非农化进一步加快,人地矛盾和土地不合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刻不容缓。土地资源管理融合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为一体,协调人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长期以来,落后的技术水平一直制约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理论,才能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有序利用。现阶段可以利用的遥感资料有航空照片(航片)和卫星照片(卫片)。航片和卫片由于保密和价格昂贵,使用范围比较受到限制,无法广泛使用。Goosl~Earth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免费利用的一个遥感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市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用地面积、用地效益、用地结构和用地管理四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收集的相关数据运用综合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对高新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6年该区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水平是一个从较低到较高的发展过程,该区土地利用存在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土地有闲置现象、产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通过改变开发区投资环境、注意开发区的分期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企业、产业链(群)和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数字化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及效率提升路径进行了逻辑推演.研究发现,城市土地利用数字化将赋能土地利用信息治理,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的土地利用主体,其数字化发展的赋能内容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渠道存在显著差别.企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企业市场信息、客户特征信息、空间产品供给信息及空间资源利用状态信息治理等方式来扩大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占地规模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导消费需求配置及减少管理摩擦等渠道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产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的生产经营信息治理,优化产业链(或产业群)的信息链接结构,提升其链接效率,增强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间的协作水平等方式来促进产业链(或产业群)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此外,事前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治理,改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信息环境,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包容性和预见性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土地配置及利用效率的提高;事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则主要通过赋能土地执法信息治理、提升土地执法效率、威慑违法用地行为和规范土地利用秩序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地方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日渐凸显.本文以陕西为例,首先,对典型地区财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全国各省区市的地方财政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区际比较,全面地评价典型地区地方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之后,根据建立的地方财政收支回归方程,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地方财政可持性指标的测度模型,进而预测“十三五”时期地方财政发展相关指标的变化态势;最后,从强化税收征管、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合理控制地方债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更加科学地制定地方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服务业与城镇化差距较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供给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突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营改增”的浙江省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融合对策:一是以产业联动带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供给水平;二是以财政扶持带动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三是以行业规划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改善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产城相融。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以前瞻性的思维预见城镇化发展、创新城镇发展理念;以协同作战的魄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局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化》),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协同性的推进。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有前瞻性的思维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为此,新型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涉及到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农民财产权利的保障等重大问题,征地补偿纠纷是当前我国土地征收的主要问题.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程序主要存在缺乏公开性和公众参与性,被征收人规定不明确,补偿金分配不够透明,救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建立正当的征地补偿程序,加强公众有效参与和意见表达,使确定征地补偿的过程公开、透明,防止征地补偿中行政权力的恣意行使,从而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化进程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统筹、集约发展、规模结构合理的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相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变革,给现行地方城镇化进程中融资机制设计、公共服务提供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户籍管理、土地财政等问题提出了严峻挑战。集中剖析现行财政制度设计在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国财政制度变革的顶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工业开发园区土地利用中也存在着土地荒芜闲置、利用效率低下、规划面积过大、占用耕地比例高、用地结构不合理、低价出让土地、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以新疆阜康产业园区为例,针对如何集约节约利用好产业园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因区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区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产业目2区土地集约评价的方法.对规范与指导阜康市产业园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产业园区扩区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财政的形成与分税制改革和以GDP及财政收入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有关。土地财政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是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土地财政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会引发金融风险。为此,应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税制,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角度来看,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从人地关系理论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进行反思,分析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对策措施,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