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世纪之交,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梯度推移战略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大好机遇。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实现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推进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加快非国有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加快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2.
多增长极战略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增长极战略选择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为了促进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了均衡布局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差距。但由于经济基础的明显差距、历史的长期沉积和自然惯性的推动,国家倾斜政策的调节力度未能达到足以促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平行发展速度,地区差距难以真正缩小,反而造成了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自成体系,劳动地域分工和协作无法进行,产业布局的宏观经济效益低下。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我国改革开放后,选择了不平衡的单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全国经济实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是个历史过程,当务之急是阻止经济差距"急剧扩大"和"过分悬殊",以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西部开发与实现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是"十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东部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促进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已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非常明显,特别是湖南作为内陆不发达地区,目前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已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湖南的区位持点,全面推进湖南区域经济产业化,便是加速湖南经济发展,缩小经济差距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安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安徽经济的较快增长,缩小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落后地区赶超战略的主流理论为东向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安徽省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东向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速融入长三角,实现安徽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空港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形态,可促进区域经济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欠发达地区实施赶超战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引起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并促使其不断扩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受经济发展基础、经济战略与政策影响,要探寻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缩小地区差距的途径,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调控和扶持政策,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启动中西部地区的内在活力,切实调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沿边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是我国在21世纪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本在阐述沿边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势在必行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以便缩小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引起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并促使其不断扩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受经济发展基础、经济战略与政策影响,要棵寻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缩小地区差距的途径,一方面来取积极的调控和扶持政策,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启动中西部地区的內在活力,切实调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更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尽管地区间发展速度差距趋于缩小,但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应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不能企望地区间发展没有差距,但是,如果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区域发展长期不协调,必将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1世纪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着重研究了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认识西部开发的制约障碍:要素收益率低、制度失衡、知识发展差距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部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构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分税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望使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得到缓解和缩小.目前,现行分税制对西部地区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影响,构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分税制是推动西部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已有四年,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却一直在扩大。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促进最大的是国家投资,而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并未大规模跟进,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能力”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清除大量不利于该地区经济“自身能力“成长的体制性障碍,东西部经济差距才有可能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再次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中央在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第一前提是公平。而区域差距的扩大显然有违公平原则,在这个大背景下,缩小区域差距便成为中国当前时期一个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文献,按照逐步深入的顺序,从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方法到中国区域差距度量和变化趋势,再到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成因和对策,依次进行概括总结,并进行了相关评述,提出了一个缩小区域差距的新思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尽管存在着多种导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但也要看到存在着多种抑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的发展,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等一系列因素都将促进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虽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的过程漫长,但我们相信最终会出现。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视角下的西部军地结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在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军地产、学、研技术合作创新是军地结合和军民互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平衡地区差距为落脚点的公共财政有两个主要的支出途径:直接补贴落后地区或改善地区间的交易条件.通过新经济地理(NEG)模型比较这两个途径在维持一定的集聚水平和增长率基础上缩小地区差距的不同经济效应,分析说明单纯的转移支付不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长久之计,而以基础设施为切入点的交易效率增进政策,能够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同时发挥集聚经济的优势,提升总体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十一五”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研究和解决区际经济协调发展、特殊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壮大县域经济等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