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有与共有不同.在所有权制度中,公有主体开放,公有关系存续中其成员不可请求分割公有物;共有主体封闭,共有成员可随时请求分割共有物.所谓共有主体封闭指其成员特定,共有成员与共有财产份额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几种典型企业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比较的基础上,从范畴的逻辑角度和历史的角度讨论差异共有制企业的各种表现形式。指出:差异共有制是比私有制和公有制更高的所有制形式;“劳力股”是继承我国传统文明并借鉴西方股份制的伟大创造;上市公司的下一个重大改革步骤是将公有股投入股市流通;股份合作制从一元到二元到三元的变迁过程,就是差异所有制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说法应修改为“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利于培育和发展差异共有制,使其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优先购买权作为承租人的一项法定权利,对其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利用率,维护和稳定既有物的使用关系。我国现行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但优先购买权行使主体的规定不明确,提前通知期限条款与其他法律规定存在不一致,且承租人请求撤销出租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权利保障不统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明确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主体,出卖人的提前通知期限以及承租人可向出租人主张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4.
田屹 《现代经济》2009,(4):14-15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现代社会一类重要的物权。《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界定为一类综合性的权利,包括专有权、共有权和管理权。专有权的范围和基于专有权产生的管理权的范围较明确。在现实中,容易产生纠纷的是共有权,《物权法》对共有权的范围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基于共有权产生的纠纷颇多,有必要对共有权范围进行梳理,提出处理性质不同的共有权纠纷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主体虚位、权能残缺等弊端,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土地的不可分共同共有制,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关系、保护农民利益和用物权制度规范土地权利,应当是改革的最佳选择。目前要做到:明确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健全行使共有财产管理权的组织机构,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和权利行使方式,限定集体土地的公法义务,改革土地法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成为公有财产时,这些物的生产要素以劳动者集体为分配主体参与分配,分配的形式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各项扣除”: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则是以劳动者个人为分配主体参与分配,分配的对象是作出各项扣除之后的个人消费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按劳分配是在物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公有财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又尚未达到实行按需分配水平的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中共有部分的认定,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核心重要问题,实践中的物业服务纠纷案件,有许多涉及共有部分的范围界定问题。就其本质而言,共有部分在物理上是由不可分割之要素所组成,在功能上,是为全体业主所共用。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中的共有部分,主要包括法定共有部分、天然共有部分、约定共有部分及建筑区划内的土地等。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专业经营设施设备,其建设、投资、产权归属、移交及维护问题,应该从源头上解决,因为产权明晰是定纷止争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人格从创始起就没有必然的与人的自然属性--伦理性相关联,即使历经了近代社会哲学思潮中的流变以及人类认知偏差的干扰,它始终是法律技术的产物,是一种制度拟制的结果.在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中,物的要素始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物的人格化进路遭遇到逻辑障碍的阻却,物的特殊性却启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从物自身特殊性出发研究物之上的权利配置规律,进而推导出最优的主体形态,不失为主体制度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共用部分是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核心问题。民事生活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之间绝大部分纠纷几乎都是因共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划分不清而起。由此,论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共有权的客体及分类,可以为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客体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现今多有立法确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其旨在简化共有关系,以促进物尽其用。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性质上属附条件形成权,适用于共有人向共有人之外的主体转让其份额的场合。本文详细地讨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要素,包括出卖人之出卖物、出卖人之通知义务、同等条件、行使期限。之后,本文讨论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首次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将"山水"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进行观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观物模式:采取主体情意较强的观物态度,使用多重感官去体悟山水,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凌跨意识;在游览的过程中,采取动态的观物方式,并且将动态的游览过程完整呈现于诗作之中;其观物效果,便是巧言切状,注重对物象的精当描绘。谢灵运山水诗的观物模式具有客观性和观赏性的特点,描摹大于抒情,对南朝风靡的赋化诗风具有一定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按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商品房外墙面是全体业主共用的部位,其使用权自然归全体业主所有。但现实中,《商品房买卖合同》通常将外墙面使用权约定由开发商无偿和无期限行使。这种约定,一方面由于保留了所有权重要的使用权能而违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也有悖于外墙面作为共同共有的财产应由全体共同共有人加以处分的民法基本原理。《物权法》制订应当体现建筑物外墙面、楼宇等共用部位的共同共有与专用部位的单独所有相统一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公司设立中,现物出资是与现金出资相对应的一种出资方式。我国《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于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规定与传统民事主体理论的冲突,使得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移转的实际操作陷入了困境。通过对国内外立法例的比较研究,将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进行信托,以现物出资财产的独立性公示来明确现物出资的目的及其中的法律关系,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高层、多层居住物业产权现状出发,以城镇商品住宅的专有、共有部分产权归属和权能行使为探究主线,阐述、界定了区分所有的建筑物业主专有和共有所有权,提出健全房地产法规、完善登记制度、规范开发商行为,发挥业主委员会纽带作用,切实维护业主权益。  相似文献   

15.
公共利益是一定范围内的多数社会成员享有的利益,其主体的范围和利益的内容随着情形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准确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是很困难的,应该把着力点放在保证公共利益目的的实现上。《行政许可法》中涉及公共利益的条款共有五类,其具体含义和实现公共利益目的的方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自Ostrom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后,以共有产权为基础的公共池塘资源,如共有的农业灌溉系统、居民区的绿地和共用设施等资源的治理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公共池塘资源存在的主要制度基础是社区共有产权.共有产权与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和威廉姆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倡的私有产权不同,是一种需要被人们再认识的产权制度.共有产权的起源、分布以及与资源配置有关的效率是怎样的?国内外学者很少做出系统性论述.为此,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共有产权理论研究的文献,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共有产权存在的原因、状态分布和效率问题,提出产权和共有产权的分布密度概念,并进行较为完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流氓软件"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殊性,其强制安装且难以卸载的特性使用户无法通过重复博弈中的选择行为形成对提供者的约束力。加上我国互联网领域法规缺失,行业自律乏力,在巨额利益的驱动下,"流氓软件"形成了一条处于"灰色地带"的产业链。从共享软件制作者到中间代理商及广告中介,再到最下游的软件幕后雇主和插件投放者,他们的共有信念被逐渐扭曲,行为日益失范,广大互联网用户深受其害。消除"流氓软件"的危害,仅靠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难以实现,必须尽快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并严格执行,强化行业自律,重塑被扭曲的共有信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反思认为,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一群人共同占有的形式,其和私有制的区别仅仅在于生产资料是归个人单独占有还是归一群人共同占有,至于占有者是不是劳动者,并不是决定某种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的必要因素;公有制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因而不能将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直接等同起来,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公有制;公有制的内在矛盾是所有者的二重性,这个矛盾首先要外化为公有权主体和公众的矛盾,因而公有制不管其性质如何,其实现形式必然表现为公有权主体所有制;所有制的核心是占有基础上形成的所有权,所以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质上是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同理,公有制实现形式也是公有权的实现形式,因此,把股份制等资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等同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扇子是始于仿生的一种日常器物,但不论用途怎样多端,人们却总是按美的规律来建造,不仅成为人所审美把玩的艺术品,而且还可以向其移情寄托,实现为人的性格化之存在,成为主体的对象化。因为扇子是日常生活中的普泛之物,所以在艺术情节的结构中多借其为关联物。人们在使扇子实现实用和审美的多种作用同时,也赋予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共有私用”——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个人拥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土地制度是针对解决人民公社制度中对个人监督和激励不足的问题进行的制度创新,既追求了效率又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因此受到政府和农民一致认可,并在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变化,“共有私用”的土地制度也显露出一些弊端,本文在对这些弊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